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吕佩浩

标签: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编辑出版学试卷评分标准吕佩浩 |
分类: 学术心得(论文、演讲集锦) |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我在期末给本科班出的考题是:写一份书(刊)选题策划书。
要求学生在对当地的书刊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写一份图书或者刊物的选题策划书(即策划报告),可以是一种书或一套丛书的策划案,也可以是杂志的创刊或某一期、某一个栏目的策划案。图书选题策划报告既可以是论文形式的,也可以是表格形式的(按老师发的标准表格填写)。杂志的策划报告一般都是论文形式的。
我的评分标准是:凡是能从内容到形式对选题做总体策划,体现策划书的基本要素和具有一定的创意,文字流畅,字数在2000字左右,都可以得到80分以上的好成绩。具体来说,要有书名(刊物名或栏目名)、作者名及作者简介、选题内容及其特色、写作要求(表达方式或编纂方法)、基本结构(章节目录,刊物则看栏目设计)、读者定位以及选题论证等要素。其中,好的题目、好的架构、好的样章、好的包装及好的营销筹划,每一项都可以加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提供给同学们的一个表格式选题策划书样本,目的是让同学们熟悉、了解策划书所要填写的大致范畴,方便同学们制作策划案;并不要求每个空格都填写、填准确。事实上,像策划书样本中的定价、纸张、装订要求,成本测算、效益预测等,主要是由出版、发行部门和社长来决定的,策划编辑只是提出建议,供领导参考。所以,这些都不作为评分的主要依据。评分的主要依据是策划的选题是否对文化建设有意义?选题策划案能否体现创新精神和可操作性?选题论证是否到位,是否言之有理?这三条是评分的关键。本次考试取得满分的试卷,并不是面面俱佳的,而是其在上述的关键问题上有突出的表现。
我认为,考试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考试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所学内容,培养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此次让本科班同学写一份书(刊)选题策划书,就是在培养他们的实际策划能力。这也是书刊选题策划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在期末考试中,我不是简单地打一个分,而是在考试过程中,用了三节课时,选了钟瑶《中国海域那些事》等十份优秀的考卷,让学生自己上讲台介绍自己的策划成果,然后老师讲评,鼓励学生在学习和考卷中表现出的出版人的创新开拓精神。此外,我还用了三天时间,让同学们分批来我的宿舍,一对一地分析卷子,互相探讨,由同学改定后作为正式考卷上交。拿同学们创造的一个词来说,就是“老师面批作业”。对此,同学们表现了高涨的热情,及时修改完善了自己的作业。我想,这也许是同学们这次考试普遍取得好成绩的一个原因。
附录:编辑出版学课程考核分析及教学改进意见
2012年上半年,我担任了本院编辑出版学专业两个班书刊选题策划课的任课教师。在教学和考核上,我针对两个班的实际各有侧重。对10编辑出版学班,侧重图书选题策划的教学和考核;对09编辑出版学(专转本)班,增加了有关杂志选题策划的教学和考核。
两个班都进行了期中、期末两次考试。期中考试是考基本知识、理论,其中选择题、填充题、简答题两班是一样的,问答题则有区别,本科班是说说对“出版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编辑选题策划力”的理解,专转本班是试说说期刊与图书的区别。采取开卷考试形式。期末两班试题完全不同,本科班是写一份书(刊)选题策划书,专转本班则是写一书刊市场调查报告。虽都是论文式考试方式,但本科班的题要比专转本班的难度大。
应当说,经过一个学期书刊选题课程的学习,两个班同学在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的掌握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两班期中考试平均分数在95分以上,期末考试平均分数在90分以上。期末考试,实际是一次实战,体现了平时学习的成果。建议期中考试分数作为平时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分数占学期总成绩的70%。我对这两个班的评价,同学们文化基础好,聪慧、勤奋,是大有前途的。
从这次期末考试的试卷分析看,有两个问题值得引起注意:一是应加强出版基础知识的教学。如图书的开本、纸张,版税和基本稿酬,年销量总码洋和实洋,等等,许多同学都搞不清楚。二是要对学生进行一丝不苟编辑精神的培养训练。新闻出版署规定,书稿中文字的差错率应在万分之一以下,两处标点符号差错,等于一个错别字。也就是说,一万个字中只能出现一个错别字或二处标点的差错,超过了就是不合格产品。在同学们二千字的试卷中,我发现错别字、漏字和标点错误不少,许多是粗心大意造成的。这个问题不能忽视。否则,我们是不能成为合格的编辑的。对学院教育工作的全局,我不了解,没有发言权。对编辑出版学专业班课程的设置,我仍坚持要恢复编辑出版概论的课程。编辑出版概论、书刊编辑实务、书刊选题策划应成为编辑出版专业同学的必修课。出版史和新闻史不能混为一谈,应当单独开课,也可以归入编辑出版概论课程。书刊编辑实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编辑实务,应包括选题策划在内的一切编辑活动。狭义的编辑实务,主要指编辑人员对书稿的审读、编辑加工,包括填写CIP(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申报表、稿历(书稿责编报告)以及撰写出版者的话、封面提示语等。正如图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图书是包括刊物的,而我们在教学中已把刊物细分出来称“书刊”一样,书刊编辑实务课程应为狭义的编辑实务。但我主张,把校对工作列入此课程。书刊发行和市场营销策略则可归入选题策划课程。这样,三门课程既相对独立又互相依赖,可形成我院编辑出版学专业课的特色。恢复编辑出版概论课程还有一个理由,就是有利于该专业学生毕业后求职和在专业岗位上评职称。有这三门课程写在他们大学深造的履历里,说明他们在大学学的编辑出版学是名符其实的。由此,我认为,书刊选题策划课程的课时,不应当减少,而应当考虑适当增加,至少应保持现在32学时的规划。
注:金梦玉老师担任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以后,笔者的建议已被采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