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烟花三月下扬州(下)个园何园琼花吕佩浩 |
分类: 游记 |
博主—行在何园门前合影
扬州个园,位于扬州市东关街的北段,是以叠石见长的著名园林。它与北京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以及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园。个园建成于清朝的嘉庆年间,为大盐商黄英泰的居所。园内多栽竹。相传园主人特别爱竹,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竹叶形状类似“个”字,故取名“个园”。个园的名字令人想起宋朝文学家苏轼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的诗意。
个园最大的特色便是"四季假山"的构思与建筑。其布局和用石之奇,可谓独树一帜。在面积不足五十亩的园子里,竟然开辟了春、夏、秋、冬四个不同景色的假山区。整个园子以宜雨轩为中心,游人沿着顺时针的方向,可尽览四季秀景。“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从用石极奇的角度上讲,个园采用了不同质料的石料,以体现不同的季节。十二生肖石象征生机勃勃的春天,玲珑剔透的太湖石象征盛夏的江南秀色,而黄石的引用则烘托秋天群山的峻秀,洁白的雪石又给人以冬日里积雪未化的寒冷感觉。
个园不仅景色秀丽,园中的文物也极具价值。我在主人书房悬挂的书法作品里看到林登秀的一首《看竹》诗,其云:“人去秦台竹尚青,四时疑有彩云停。霜中节凜孤臣操,地下根系贵主灵,三径阴森连旧阙,半溪烟雨暗荒亭。孤枝为染虹桥血,化碧竿头似有腥。”我不知此诗的写作背景是怎样的,但总觉此诗很耐人寻味。
扬州何园,别名“寄啸山庄”,是扬州保存最完好的清代私家园林,被称为“晚清第一园”。何园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系湖北汉黄旗道台何芷舠的宅院,因此得名。
何园的显著特色是山水建筑浑然一体,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之风格,在细微处又吸纳了西方近代建筑的长处。园南向有复道廊将园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园中北面有四面厅—座,单檐歇山,四面有廊。厅前院铺卵石花街,作波浪图案,厅后铺卵石作荷花出水图案,使厅屋如浮水上,故又称船厅。厅后院墙以湖石贴壁为山,蜿蜒向东南,有磴道上下,西可上复廊北端之半月台,东可登山巅之月亭。亭南山石蜿蜒向南,也有磴道上下,折向园东院落,山下有曲池,东端有小亭筑池上。船厅以南有牡丹厅,西边复廊下嵌苏轼《海市并叙》石刻6方。曲折的粉墙上,有图案各异的水磨漏窗,隐约可见西部园景,稍北开一海棠形洞窗,巧妙地借景于园西。园西中央一泓碧水,绕池筑楼廊厅阁。偏东水中有方亭一座,北有湖石飞梁凌波,南有石桥三曲,连接南北两岸。池西南有假山一组,黄石贴壁,湖石为峰,浑然一体。山后隐有东向潜山阁3间,山中有磴道盘旋上下,山腹有隧洞曲折迂回。池北有南向楼厅,单檐翘角。主厅3间,两边侧厅如翼,前檐后敛,与主楼组合,其形如蝶,俗称蝴蝶厅。楼厅东接复道长廊,环山绕水,折向西南通赏月楼,全长400多米。园西南赏月楼独占小院一隅,与复廊尽端连接。楼南向3间,上有平台半出,是赏月佳处。园南为住宅部分,有中西两组建筑。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1500米复道回廊,构成园林建筑四通八达之利与回环变化之美,在中国园林中绝无仅有。
何园的另—大特色是片石山房,原属吴姓,建于清初,光绪九年(1883)为何芷舠购得,合并建于宅内,称为“小花园”。此园以湖石山为胜,相传为明末清初画坛巨匠石涛手笔,被誉为石涛叠石的人间孤本。
我们在扬州还观赏了盛开的琼花,这也不失为人生的—大幸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