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德谷:京城的一处国学教育基地
吕佩浩
肖先华先生做国学讲座
国学教育基地—修德谷
在物欲横流、道德缺失的世风下,这里有一方净土。
一批又一批志士仁人来到这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寻求构下建和谐社会和幸福家庭的方法和道路;
这里把中国文化比作一棵大树,认为孝是大树的根,忠是大树的主杆,礼是大树的花和果;
这里对幸福认定的标准,就是感恩与布施;
这里倡导奉献精神,所实施的国学教育都是免费的,属公益活动;
这里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致力打造国内一流的国学教育基地……
这个地方叫修德谷。
修德谷,位于北京房山区半壁店村,与国家4A级风景区石花洞相邻,距城区六里桥约40公里,是个远离都市喧嚣而又不失交通便捷的地方。这里占地8000余亩,群山叠起,云雾缭绕,山水相依,风光旖旎。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企业家租下了这一带的山林,因地制宜建造了集办公、餐饮、教学、修行于一体的基础设施。各功能区以园林环境间隔和穿插,动静有致,统一和谐:静雅办公区、素食大餐厅、敞亮会议室、湖景别墅区、原生态农庄等,都有利于来此学习者的心灵净化。这位企业家把这样一块风水宝地贡献出来,作为国学教育基地,体现了他的大爱和善心善行。
介绍修德谷,还有必要介绍一下肖先华先生。肖先生是知名的华学倡导者、演讲家、礼仪专家。河南南阳人。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任香港孔教学院汤恩佳院长特别助理、世界儒商联合会秘书长、香港冯燊均国学基金会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组委会副主任、广西桂林孔子学院院长、桂林历史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和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等职。他出身于中原大地一个儒学世家,少闻孔孟之道,长习儒家礼仪,从小就立下承续孔孟道统、复兴中华文化的志向。从1999年起,他连续十二年28次徒步黄河,朝圣黄河,终于于2011年9月走完了黄河全程,创造了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奇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沿途考察各地风土人情、历史古迹,寻找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创作诗歌近百首,拍摄照片十几万帧,写出《站在黄河边看中国文化》等著作。为了抗震救灾,促进民族融合,他勇当志愿者,与同仁们在青藏高原建立了志愿站,为藏民做善事无数。2011年春节,他在玉树呼吁社会各界为藏区捐赠棉衣,结果在三周内募集到十多万件衣物,价值3000万元人民币。为了促进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与世界文化的融合,他第一次提出了创立“华学”的构想。他淡泊名利,心怀苍生,誓做一个弘扬中华文明的“铺路石”(肖先华语)。近十年来,他奔走于全国各地作巡回演讲,从来不取分文报酬。北京修德谷,就是在他倡导下获得企业家赞助而创立的一个国学教育基地。他担纲出任这里公益课程的主讲教师。
2012年8月25日至31日,修德谷举办了一期由企业一把手参加的《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研修班》,探究中华几千年历史兴衰,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为开启人生幸福、企业成功之门找到一把金钥匙。这期研修班由肖老师主讲。我应邀前往旁听了前两天的课程,感触良多。肖老师的讲座非常生动,会场里不时响起热烈掌声,但他每次开讲时,都向与会者深深鞠一躬,第一句话就是:“各位长辈,各位老师”。他的谦恭,也深深感染在座的人。在修德谷两天,我还为修德谷工作人员的奉献精神所感动。他们都是义工,是志愿者,也就是说,不拿一分钱工资。但他们工作极端负责,无论在前台接待,还是做后勤,都满腔热情,一丝不苟。他们中有的人在这里工作一年多了,还是乐此不倦。研修班主持人王艳艳就是这样一个令人尊敬的义工。
在进入修德谷的山道上,我看到修德谷国学教育基地工作人员写的一个路标。上面用斗大的字横写着“修德谷”的地名,下面是竖写的一副以“修德”两字起首约对联:“修国学文化
德圣贤智慧”。修德谷的义工们肩负着让国人“修国学文化,德圣贤智慧”的使命,正在打造一个以公益课程为主、独树一帜的国学教育基地。他们让修德谷变得更美丽。他们自身的德行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升华。

国学教育基地——北京修德谷
国学教育基地——北京修德谷

国学教育基地——北京修德谷
修德谷供奉的中华民族始祖和儒释道创立者神像
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教育家孔子的神像
向至圣先师孔老夫子三鞠躬
颂读古代经典《弟子规》
颂读古代经典《弟子规》
观看介绍中华文明的录像

肖先华先生在企业家研修班主讲《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

精彩的讲座感动每一个人

学员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老师的讲课
主持人王艳艳老师即兴总结讲话
硕果累累的北京修德谷
充满野趣的北京修德谷

博主和修德谷义工合影(友人拍摄)

博主和肖先华老师在修德谷住地合影(友人拍摄)

北京修德谷国学教育基地是合法的教学机构
北京修德谷国学教育基地自编的教材、光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