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徒步  肖以桂

(2011-09-11 18:07:58)
标签:

肖先华

徒步

当代大学生

神话

壶口瀑布

黄河源头

肖以桂

杂谈

分类: 他山之石

关于徒步

                                                                 肖以桂

 

关于徒步 <wbr> <wbr>肖以桂作者和肖先华在黄河边

 

 

    中华民族素来有徒步的传统。夸父是中国远古神话颂扬的一个徒步者,他徒步追逐太阳。相传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徒步者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墨翟,他徒步制止非正义战争。唐三藏则徒步万里到天竺求取真经……但现在徒步却成了神话。

    肖先华,一个历史学硕士,刚毕业不久,便创造了这样一个神话:他立志要徒步黄河,从源头到入海口。还在学校时,他就用寒暑假到过黄河徒步考察历史遗迹,并写下了第一部著作《中国故乡》。后来,他将徒步逐渐从学术考察的狭隘层面转向了更高的精神层面,他要以徒步的方式带动世人树立英雄主义,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他要以徒步来弘扬中华文化。于是便有了他2007年9月的徒步黄河源头和2008年6月的徒步晋陕峡谷的黄河中游段——从洛阳到韩城、从河曲到龙门——的壮举。

    他确实创造了一个神话:一个书生,以文弱之躯去面对恶劣狂暴的自然之力的磨难甚至是蹂躏,没有任何防护,而能愈走愈强、愈走愈坚定。他曾在海拔5000多米的黄河源头的湿地中支起帐篷,经历了与狼的对峙和强烈高原反应、三天不进水米的生死考验;他曾遭遇强盗,凭着他的镇定而化险为夷;他曾遇到过毒蛇和摔下深谷等等诸多的危险;他曾迷路,四顾茫然,直到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还摸索在黄河的悬崖陡壁上……至于黄沙弥漫、烈日蒸薰、雷电暴雨则更是家常便饭,但这些都没有吓退他。相反,他却在这些磨难中完成了由书生到英雄的人格重塑,完成了由学问到担当天下的精神转变。

    他确实创造了一个神话:以他的行为为当代大学生树立了一个标竿。他追求的英雄主义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正是当代大学生缺少和需要的。他在徒步途中与大学生的一次对话,直击当代大学生的痛处,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成长无疑是一次鞭策。

    “走,跟我徒步到函谷关,我负责买车票送你回来”。

    在三门峡市,徒步英雄正准备从矛津渡向函谷关进发,一群大学生将他围住,他对其中一位男生说。

    “不,不行不行,我们从来没走过那么远的路。我们班有个同学最多走了10里路,就不行了。”

    “难道你们不觉得我们的民族精神正在萎缩吗?”

    “大部分人没有,少部分人萎缩了。”

    “你们拿父母的钱在学校读书,很多人学习不刻苦,得过且过。十八九岁的人,回家什么都不干,生活不能自理,还要撒娇,连香蕉皮都要妈妈剥,这难道还不是民族精神的萎缩吗?”

    大学生们无言以对。但看得出,这站在历史和现实的高度上发出的疑问一定直抵大学生们的心灵深处,一定会转化成民族精神振兴的希望。

    他确实创造了一个神话:很多人被他感动。首先是一群艺术家被他感动,自愿跟随他去走黄河。这些艺术家大多年事已高,且体弱多病,但泯灭多年的“金戈铁马”似的壮心和“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欲望又被他唤醒,于是便结成了这样一个团队,创造了从未有过的一群艺术家徒步黄河的历史;创造了74岁高龄和高血压病患者登上海拔4700米黄河源头牛头山的奇迹,创造了65岁以上老人一天徒步100里路的记录……被感动了的艺术家焕发出创作热情,画黄河、写黄河,拿出作品在世界巡展,弘扬中华文化。

    他也感动了无数素不相识的人。在三门峡市,一位新闻记者被感动得想跟他一起走。在米脂,一群旅游者等待英雄的到来,要和英雄留影。在潼关,两位金矿老总执意在黄河岸边等待英雄从函谷关徒步到来,要一睹他的风彩,从中午直等到黄昏。最被感动的是壶口瀑布“观瀑舫”宾馆的几位老总。当他们听说我们的徒步英雄已从佳县向壶口徒步而来的消息,他们起先不敢相信,因为佳县到壶口三百多公里,山高路险,徒步而来在他们看来绝对是一个闻所未闻的现代神话。当得知确有其事时,他们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表示一定要盛情接待这位英雄,并承诺免费吃住。他们每天都在虔诚地等待英雄的到来。四天的时间过去了,第五天的中午才接到了徒步英雄用手机发来的短信,告知已进入壶口的宜川境内,于是老总们集聚在宾馆大堂恭候英雄的到来。他们自开店以来,不知接待过多少政要和名人,但他们从来没有这样激动过。也许他们觉得这样的接待历史是他们店难得的机遇,也许是他们出于本人的敬佩,他们急切地盼望英雄的到来。可是从中午等到黄昏,又从黄昏等到深夜,始终不见英雄的到来。老总们坐不住了,开始担心,担心徒步英雄迷路,担心英雄摔下悬崖,担心……最后,老总们派出一辆轿车沿途去接英雄。车灯划破漆黑的夜幕,行进在险峭的岸上,伸手不见五指。荒野潜伏着太多危险,一定要将英雄接回宾馆,不能让他在这么晚、这么黑、这么难走的路况中再继续徒步了,说什么也要劝他上车。当找到英雄的时候,车灯光中,他疲惫不堪,拄着木棍,脚已磨破,膝盖也肿了,一瘸一瘸地走得很慢,满身汗渍和尘土,饥饿使他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但当请他上车时,他却坚决拒绝了。他说,他死也要走到壶口,他要全程徒步黄河,一步也不能拉下……

    他终于一步也不拉地走到了壶口瀑布,三公里的路程竟走了两个多小时。已是第二天凌晨,但“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重承诺,轻生死”的传统人文精神不正是英雄徒步寻找文化之根所要寻找的吗?应该说他找到了。他又一次以他的坚毅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也许这样的感动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相去甚远,但却是一种纯正的、没有掺杂任何功利的感动。

    最后,笔者还要说,他的确创造了一个神话:他要使一个神话逐渐成为现实。是的,他还将徒步下去,徒步黄河的所有河段,甘肃、内蒙、宁夏、山东,直至完成他的宏愿:以脚丈量黄河全程。壮哉!奇男儿。壮哉!当今的英雄。

 

                                  (本文原载香港《大公报》,转载时博主略作编辑加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