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外闲话】之七 书玷和我同写一首咏春诗 吕佩浩
(2010-09-06 08:35:06)
标签:
小塘博主冬寒戏水鸭天地醒芳菲张书玷怀来文化 |
分类: 诗歌诗论 |
【诗外闲话】之七
池塘冰破北风衰,
鸭子知春戏水来。
一夜暖流如有意,
万千桃李玉兰开。
池塘冰破北风衰
平平平仄仄平平
鸭子知春戏水来
平仄平平仄仄平
一夜暖流如有意
仄仄仄平平仄仄
万千桃李玉兰开
仄平平仄仄平平
张书玷
已丑咏春
冰破小塘寒气衰,
鸭儿戏水识春归。
暖风一夜地天醒,
惹得满城众芳菲。
浩友,以上对你原诗稍作调整,但三、四句尾平仄不和,为免伤意,一时又想不出别的词替代,只好如此。
博主回复:
我的咏春诗是平起平收式,君改仄起平收式。两者相比,君的改诗更有气势和诗意。但后两句是否可改:
暖风一夜天公抖,
惹得群芳遍野菲。
抖,振作,抖擞精神意。这样调整,合律并不伤意。
张书玷
浩友,《已丑咏春》诗改得好,不仅律合,且意好。第三句,我意还是用“醒”好,以示冬去春来之生力。第四句还可推敲,律合但“菲”与“遍野”连用,似有雕琢迹,欠和谐。
博主回复:
已丑咏春
冰破小塘寒气衰,
鸭儿戏水识春归。
暖风一夜天公醒,
惹得群芳竞艳菲。
遵玷友意见,那就保留“醒”字,“遍野菲”改“竞艳菲”,亦合律。但三句末尾保留醒字,这首诗只能取新韵,好像“醒”字今读仄声,古为平声。
张书玷
已丑咏春
小塘冰破冬寒衰,
戏水鸭觉暖意归。
一夜春风天地醒,
惹来满目尽芳菲。
浩友,诗再作如是调整:回归你原诗平起平收格式;文字稍加改动。不知浩友意下如何?
博主回复:
书玷友,您改诗首句的衰(shuai怀来韵)与二句的归(hui),四句的菲(fei)不同韵,我想了以下两个方案:
方案一
小塘冰破冬寒遁,
戏水鸭觉暖意归。
一夜东风天地醒,
春城无处不芳菲。
方案二:
小塘冰破北风颓,
戏水鸭觉暖意归。
一夜春风天地醒,
惹来满目尽芳菲。
第一个方案,首句末字不押韵,仄声。第二个方案,首句末字押平声韵。您看,这两方案选哪个好?
张书玷
韵不成问题,“...冬寒衰”之“衰”,读Cui,阳平,非Shuai也。稀疏,衰落意。如唐贺知章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之“衰”,就是这个读音。所以,“衰”、“归”、“菲”押平声韵,无需改动。
博主回复:
小塘冰破北风衰,
戏水鸭觉暖意归。
一夜春风天地醒,
惹来满目尽芳菲。
哪就采取这个方案吧。君改诗首句末三字“冬寒衰”是三平脚(平平平),改为“北风衰”(仄平平),就完全合律了。
张书玷
本想借用贺知章“鬓毛衰”(cui)之“衰”字喻冬寒的疏落、稀微,却又顾此失彼,犯了“三平脚”忌。我意还是用你的“修改方案一”为好。
博主回复:
那好,我的《已丑咏春》就定方案一:
小塘冰破冬寒遁,
戏水鸭觉暖意归。
一夜东风天地醒,
春城无处不芳菲。
三四句,佳句也。谢谢玷友!
经过两人的切磋,《七绝·已丑咏春》有了如下的变化:
池塘冰破北风衰,
鸭子知春戏水来。
一夜暖流如有意,
万千桃李玉兰开。
七绝·已丑咏春
(今韵)
小塘冰破冬寒遁,
戏水鸭觉暖意归。
一夜东风天地醒,
春城无处不芳菲。
朱杰仁
博主回复:
一、书玷的诗论中强调,今人写格律诗,一是必须尊重和坚持古人千百年来创造并逐步形成的格律形式。格律诗一定得讲究格律,这是格律诗的精髓所在。时逾千年,古诗仍朗朗上口,铿锵悦耳,主要是格律之功也。抛弃格律就等于消灭了经千锤百炼、已臻成熟的诗的一个种类,显然是不可取的。二是不可完全拘泥于格律的窠臼,死搬硬套,
要继承发展。否则,格律诗就成了僵死的东西,就失去了生命力。即使是古人或大家作格律诗,为免因律害意,格律也常出现“有失法度”的现象。书玷为我改诗的过程,就坚持了这样两条基本原则。
二、书玷在诗论中坦言,在格律诗的音韵方面,他是“厚今薄古”者。他主张作格律诗使用现代汉语的音韵。我们这次“同写一首咏春诗”活动,是古音今音并举,作者喜欢用哪一种,就选用哪一种。我本人是初学者,写格律诗老老实实遵古音,但常常因分不清入声词而把仄声当平声,犯格律错误。这次书玷帮我改诗,第三句改出“一夜春风天地醒”的佳句,因为我写诗循古音,“醒”字今读仄声,古为平声,作为诗的第三句从古音就不合律了,所以,我一度把它改掉了。书玷对我说:“我意还是用‘醒’好,以示冬去春来之生力。”事实证明,正是“一夜春风天地醒”的“绝佳妙句”(朱兄语),我的《七绝·已丑咏春》才“提高了一大截”(朱兄语)。应当说,书玷是“格律诗使用现代汉语的音韵”的身体力行者。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