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外闲话【六】 张书玷和已丑年咏春诗活动 吕佩浩
(2010-09-04 13:56:04)
标签:
格律音韵古音入声今韵张书玷中国 |
分类: 诗歌诗论 |
诗外闲话【六】
张书玷和已丑年咏春诗活动
张书玷
作品:《新春》
冲天牛气兆春新,艳艳桃符驱旧尘。
浊酒渔樵谈笑快,来年佳酿更清醇。
[博友点评]
张老师的七绝《新春》,既是咏春诗,也是贺岁诗。首句“冲天牛气兆春新”有岳飞《满江红》词的气魄。三四句含义无穷,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对新的一年的希冀。(王珺)
春情春意,一目了然。诗句华韵,意气盖天。(凝泪成珠)
张老师与博主吕老师有关《已丑咏春》诗的切磋,的确是一个精彩的看点,可以说是博主《诗外闲话》的新篇。(小兵)
由日月百灵创意、在杰仁兄和我的博客联合发起的“同写一首咏春诗”活动,实际是诗友们在网络上的—次自娱自乐。我们利用了这种形式,达到了学习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格律诗知识的目的。
书玷的积极参与,固然是由于我的热情邀请,更主要的是他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中华古诗词,他有很深的造诣,不仅爱写,也喜欢呤诵。对此,我的大学同学、谢骏教授在《歌满红土情满怀》中有一段文字评述:“张书玷,广西电台播音指导,不愧为指导,他的声音丰润、醇厚,很有韵味,简直是夏青的克隆。他夫妇二人朗诵毛泽东的《井冈山》、《重上井冈山》,把所有人迷得如痴如醉。有时别人的诗作自己念过一遍,还要他重新朗读一下,意境大有不同,味道也不一样了。”这是2006年我大学同学到江西采风中,书玷给大家留下的印象。那时,我刚开始学写格律诗,在旅游大巴上,他给我讲解有关绝句的格律。我当时写了首七绝《宜春一日》:“绵绵秋雨涤尘埃,洁净古城众卉开。明月山中明月隐,美泉轻浣梦中来。”这后面两句,就是在书玷帮助下推敲出来的。
七绝·新春
冲天牛气兆春新,
艳艳桃符驱旧尘。
浊酒渔樵谈笑快,
来年佳酿更清醇。
寒冬过后即新春,
万户千家除旧尘。
若待金牛开锦绣,
神州俱是种花人。
书玷认为,今人写格律诗,一是必须尊重和坚持古人千百年来创造并逐步形成的格律形式。格律诗一定得讲究格律,这是格律诗的精髓所在。时逾千年,古诗仍朗朗上口,铿锵悦耳,主要是格律之功也。抛弃格律就等于消灭了经千锤百炼、已臻成熟的诗的一个种类,显然是不可取的。二是不可完全拘泥于格律的窠臼,死搬硬套, 要继承发展。否则,格律诗就成了僵死的东西,就失去了生命力。即使是古人或大家作格律诗,为免因律害意,格律也常出现“有失法度”的现象。古人这样的诗例不胜枚举,何况今人耳!
书玷坦言:在格律诗的音韵方面,他是“厚今薄古”者。他主张作格律诗使用现代汉语的音韵。原因很简单,因为诗作者、诗诵者都是现代人。古汉语字调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入声,是古汉语读音的一个特点。现代汉语普通话也是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普通话没有入声。倘若以古汉语平、上、去、入作为平仄依据写出的格律诗,有哪个现代人敢说读得准?又有哪个现代人能判断他读得准确与否呢?宇宙间的万物都在不停地变化。作为信息、文化载体的音韵,当然也应如此。书玷说,中国最古老的诗集《诗经》,现代人读来,大量诗句没有了韵味。其他古诗句也是这样,包括唐诗、宋词。原因何在?其中最主要原因,是随着时间推移,音韵发生了变化。只有当代人用当代音韵写诗,当代人用当代音韵诵诗,格律诗才可收到理该收到的效果。当时,他还以古音、今音写了同一题材的两首诗,让我比较,看哪个更上口。
我认为,他的观点有独到之处,是对格律诗创作发展前景的一个展望。经与杰仁兄商量,此诗论在两人的博客同时发表。
金花满缀细枝条,
不畏严寒舞窈窕。
欲问此生何所愿,
千姿百态竞妖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