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仙的传说和保亭
(一)
吕佩浩撰文并拍摄
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这儿的民族都信奉七仙。境内坐落的主要山脉叫七仙岭,岭南山脚下遍布的温泉叫七仙岭温泉,从县城通往七仙岭的公路叫七仙大道,流经县城的河流叫七仙河,河上富有民族风格的大桥叫七仙桥,县城各族群众娱乐和休闲的场所叫七仙广场。近年来,县城里还新造了七仙亭联廊公园、七仙阁等景点。由于信奉七仙,这儿的人也特别喜欢数字中的“七”,当地黎族同胞就把黎家的工艺织锦称为七彩锦缎。
这个神奇的地方就是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为什么这儿的人都信奉七仙呢?
相传黎、苗族同胞信奉的最高神灵是黎语中叫做“楠”的水神(相当于汉族信奉的玉皇大帝)。水神有七个女儿,都各怀绝技。大姐善播雨,二姐善种谷,三姐善纺织,四姐善酿酒,五姐善音乐,六姐善舞蹈,七妹善采药。有一年,七姐妹来到保亭境内,见这儿山清水秀,温泉如天庭的瑶池,人民勤劳、淳朴、友善,就在这儿定居下来。大姐按节气播雨,让这里风调雨顺。其他几个姐妹分别教人们种谷、纺织、酿酒、弹奏、跳舞和采集草药防治疾病。人们爱戴她们,称她们为七仙。北部有一个风魔,经常来这儿兴风作怪,破坏老百姓的田园和美好生活。七姐妹就和风魔斗法,后来就化为七座峻峭的山峰,把风魔永久地挡在北部,不许入境。从此,当地的黎、苗族同胞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为了感谢七仙的恩德,人们就把这一带的山脉叫做七仙岭。如今,每当清晨,远眺云雾中的七仙岭,酷似七位姐妹披着薄纱亭亭玉立,端庄窈窕。中午,云雾消散,七仙岭又像七把利剑直指云天,气势雄伟。
关于七仙的传说,是黎族女作家梅莹告诉我的。春节期间我陪同北京来的亲戚前往七仙岭温泉泡浴,我们邂逅相遇。我说,我从媒体的一篇报道中看到,七仙女是玉皇大帝的七个女儿,她们喜爱人间,留恋这儿的山光水色和温泉,就化作七座山峰永远留在了这儿。梅莹笑着说:“那是汉族的版本。”“我们这儿是民族地区,还是我们黎家的说法更可取。”梅莹心直口快的妹妹在一边插话道。我觉得,梅氏姐妹的话有道理。在县城七仙广场上耸立着七根民族图腾柱,上面分别写着“雨仙”、“谷仙”、“织仙”、“酒仙”、“乐仙”、“舞仙”和“药仙”的名字就是证明。在七仙亭联廊的七座亭子顶端各有一个葫芦,上面也分别写着这七位仙女的名字。不同的是:七仙广场民族图腾柱上的药仙,在七仙亭联廊公园的亭顶葫芦上变成了寿仙。仔细想来,药仙、寿仙本是一家,中草药能治百病,善药者自然长寿了。
近年来,保亭县以七仙岭温泉一举闻名,成为海南省的旅游胜地和三亚市的后花园。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园林化的县城。她就像传说中的七仙女那样:清新、自然、美丽。
我觉得,用文字很难描述出保亭县城的新貌。还是请博友随同我照相机的镜头,走近保亭,走近这个令七仙女神往的地方吧。

七仙河,吉祥的河,从七仙岭流出,哺育看保亭的黑土地

清彻的河面像一面镜子,倒映出沿岸的美丽景色
七仙河畔新建的七仙阁
七仙河由这儿南北交汇,折向西穿越保亭县城
保亭美在自然,青山,绿水,蓝天,白云
七仙亭联廊公园一角
七仙亭联廊公园一角
每座亭子的顶上有一个葫芦,上面分别写着七仙的名字
从七仙河南岸遥望绿树掩映的七仙亭联廊公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