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BJCUCAA的诞生吕佩浩
标签:
政治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代表黄勇北京 |
分类: 校友会活动 |
见证BJCUCAA的诞生
2009年11月21日(星期六),我应邀回母校出席了北京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成立大会。北京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英译名为Beijing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Alumni Association,简称 BJCUCAA。可以说,我见证了BJCUCAA 的诞生。
我有幸回母校见证了BJCUCAA的诞生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成立大会会场设在母校南大门东侧的实验教学楼400人报告厅。这里是母校举行历届毕业生毕业典礼等重大庆典活动的场所。这天,会场主席台前方摆放着鲜花,上方横挂着巨幅会标。9:30,当我进入会场的时候,会场里已坐满了代表,主持人高福安副校长正在介绍在主席台就座的各位嘉宾。比我先期赴会的邹兰春代表看到我,在座位上着急地用手指了指第一排中间的方向,意思是我的座位就在那儿,让我赶快入座。我走向座位的时候,坐在主席台上的罗建辉代表向我举了一下右手,微笑着点了点头。他是我当年在国际台华侨部工作时的同事和朋友,现为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巡视员、副主任。我落座后,看到桌子上事先摆放的一个印有中国传媒大学字样的礼品袋,里面装着给我的一个嘉宾证,还有有关这次会议的议程、北京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拟任组织机构成员名单、正式代表和特邀代表名单等。看着这些材料,我感觉有关这次会议筹备工作的细致。这次会议,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母校北京校友的第一次代表大会。虽然由于各种原因,代表不能自下而上民生选举产生,但校方和筹备机构考虑了方方面面的需要,邀请的代表有一定的代表性。在礼品袋里,还有母校赠送的一份纪念品。但我更珍惜的是,我报到时工作人员交给我的一枚中国传媒大学教师戴的校徽。当年我曾戴着北京广播学院学生戴的校徽在这里学习,今天我又得到了一枚中国传媒大学教师戴的校徽,这是母校给我的荣誉。我轻轻地把新校徽佩戴在自己的胸前,感到了肩负的责任。
9:40会议正式开始。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李培元致欢迎词。学校社会服务与发展办公室主任卜希霆作北京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筹备工作报告。接着,审议和选举北京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组织机构成员。
会议还选举产生了钱岳林(中央台总工程师)、周毅(国际台总工程师)、丁文华(央视总工程师)、李瑞英(央视著名播音员)、刘春(风凰卫视中文台执行台长)等31位理事。我也荣幸地当选为理事之一。
校友代表的发言表达了对母校校友会成立的热烈祝贺和喜悦心情。
潘力教授借此机会向大家介绍了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博物馆筹备情况,希望校友们为此做出贡献。
来自北京地区的数百名中国传媒大学的校友代表和江苏校友会、四川校友会、江西校友会和广东校友会的特邀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
成立大会以后,中国传媒大学领导、校友会组织机构成员和出席大会的校外及京外校友代表一起在实验教学楼前合影留念。
通过一天的会议和参观,我不仅见证了BJCUCAA 的诞生,也深切感受到母校的巨大变化。当年我们上学的时候,字校只有新闻、外语、无线电三个系,一千多在校本科和大专生。现在,母校已有众多学科的院所,上万名在校本科生,还培养硕士、博士。正如李培元书记在致辞中谈到的,中国传媒大学今天已成为“中国广播电视人才的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的知名学府”。我为此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并愿为母校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当我们离开母校的时候,夜幕已悄然降临。我走到学校的南大门,正面教学大楼电子大屏幕上正闪烁着一行金色的大字:热烈祝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成立!我深情地望着这行大字,心里默默地说: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喜事;BJCUCAA 的诞生,将成为中国传媒大学校友工作的里程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