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第一集)序
郭兆年
编者按:
我中学时代的母校是上海市天山中学。这所学校和我大学时代的母校中国传媒大学一样,至今都有五十五年的历史了。天山中学校友会是伴随着母校五十周年校庆成立的。校友会成立后,花了一年时间,编辑出版了校友文集《岁月如歌》(第一集)。郭兆年校长特为其写了序。
老实说,这本书与我做过的图书相比,还算不上是正式的出版物,在编辑和包装上也留有不少的遗憾。但是,这毕竟是校友们心血的结晶。郭校长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称之是“一本弥足珍贵的书,一本校友自己的书。”
我想说的是,母校是校友的载体。是母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校友会才能有所作为。《岁月如歌》(第一集)的编辑出版就是一个明证。
吕佩浩 2009年12月8日

天山中学校友会编辑的《岁月如歌》(第一集)出版了,这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也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岁月如歌》收集了天山中学历届校友和部分退休教师撰写的文章共50余篇,全书共分四个部分,有反映历届广大校友成长历程的《天山之子》;有讴歌广大教师辛勤耕耘和反映师生友谊的《红烛之光》;有怀念同学之间真诚友谊和交往的《同窗情深》;有记载天山中学历史沿革和发展轨迹的《校园留痕》以及部分校友的诗歌,全书共十余万字。
也许,和那些畅销书籍相比,它并不那么引人注目;也许,与那些鸿篇巨制相比,它似乎也不登大雅之堂。然而,这却是一本弥足珍贵的书,一本校友自己的书。不仅仅是因为这本书的作者不是别人,也不是什么作家、理论家,而是我们自己,是一群名不见经传的学子和老师,以及他们背后的广大校友和他们的师长;它之所以有别于其他任何一部著作,也不仅仅是因为它所描写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我们的同学,我们的老师;特别是它写了同学们的成长经历,写了他们对人生的感悟,他们的喜怒哀乐,点点滴滴都是真人真事,字里行间都是真情告白。因此,读来才倍感亲切。真实是本书的灵魂!
席勒说过:“只有一处纯洁的地方,那是毫不肮脏,蕴含着人性之爱的地方。”这“蕴含着人性之爱的地方”就是母校!这本书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弘扬了饮水思源和尊师爱教的赤子情怀,弘扬了社会良知和人性之爱,充满了对人生、对同学、对师长、对母校、对祖国的爱。爱,是力量的源泉;爱,是团结的黏合剂。这对于正在豪情满怀地振兴中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创建和谐社会并为之拼搏的广大新老校友来说,其激励作用也是十分积极的。因此,这本书的价值也是不可小视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教学的最终成果就是培养人才。半个世纪来,一届又一届的天山学子从母校走出去,走向了社会。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他们在各行各业建功立业。他们当中不乏有科学家、学者、教授;不乏有企业家、作家、记者;不乏有领导干部、军人、劳动模范,而更多的是长期默默无闻地在平凡岗位上为社会创造财富的普通劳动者。他们是社会的栋梁。他们的成长,无一不与天山中学相联系,无一不是同天山中学的教育相联系。本书收集的天山学子撰写的文章,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他们艰苦创业的风采。天山学子们的成功,集中反映了天山中学五十年来的教育成果,充分证明天山中学坚持德育为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天山中学的一支教师队伍是十分优秀的,他们为天山中学的创建和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证明了天山中学的教学是成功的。这本书从不同的角度折射了天山中学的发展过程,这对于正在全面总结天山中学五十年发展的历史经验,进一步深化教学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和推动以生命教育和完善学生人格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天山中学广大教职员工是一种激励和鞭策。在如今创建实验性示范性学校的进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这本书,给人们很多启发。它告诉我们,我们的学长们是怎样勇敢地面对现实,以苦为乐,脚踏实地艰苦创业的。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义无返顾,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面对昨日的牺牲,他们的表现却是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把艰难困苦当成自己的财富。他们的成功是必然的。因为,吃苦耐劳、忍辱负重是他们这一代人最可宝贵的美德,也是他们成才和成功的最基本的前提。从这一点上说,这本书对于我们正在寒窗苦读、希望有朝一日报效祖国的在校学生,也一定会有帮助。
为了编辑这本书,校友们创办了自己的刊物《校友》,以摸索经验,聚集文稿。现在,这本书出版了,我表示祝贺!对于校友们的执着和努力,我向他们致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