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长的摇篮   吕佩浩

(2009-10-21 22:08:40)
标签:

摇篮

北京广播学院

上海市天山中学

吕佩浩

教育

分类: 校友会活动

成长的摇篮

                                           吕佩浩

编者按:

    故乡,是我难以忘怀的,因为这里留下了童年时代美好的记忆。母校,也是我难以忘怀的,因为它们是我成长的摇篮。

    与母校相联系的是老师和同学。老师恩,同窗情,是终生难忘的。

    我中学时的母校是上海市天山中学,大学时的母校是北京广播学院。这两所学校至今都有五十五年的历史了。

    今年10月23日至25日,我和大学新闻系65级的同学们将回到母校团聚,参加她五十五周年的庆典。与此同时,又是我中学时代的母校五十五周年华诞。

    来不及写新的文章,我愿在这里转载五年前写过的一篇短文,以表达我对母校的热爱之情和美好的祝福!                                 (吕佩浩)

 

  刚刚参加完我的大学母校——北京广播学院建校五十周年暨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庆典活动,又迎来我的中学母校——上海天山中学五十华诞。对我来说,真是双喜临门!

  我于1959年入天山中学上初中,1965年高中毕业,在天山中学度过了整整六个春秋。那美丽的校园、博学的老师、紧张而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至今仍历历在目。这里,是我成长的摇篮;这里,是我梦牵魂萦的地方。任何文字都难以表达我对母校的情怀。

  我最忘不了的是曾与我朝夕相处、谆谆教导我的老师。我特别要感谢的是我初中和高中时的两位语文老师——韦铸和唐清安。韦铸老师一丝不苟的教学精神,唐清安老师开放式的教学方式,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他们,使我爱上了写作,为我以后从事新闻出版事业打下了基础。我也要感谢高中时的英文老师唐毓珍。她把每个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是她对我的耐心辅导,使我在英语学习上有了长足的进步。我还要感谢老校长钟国端。高中毕业前夕,他在学校草坪上同我促膝谈心,鼓励我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敢于攀登科学文化高峰。在他的启迪下,我放弃了不考大学直接支援边疆建设的想法,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踏上了一条崭新的人生之路。

  母校的老师啊,你们像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年轻学子的心;像春蚕,为织得满园锦绣吐尽最后一根丝。

  今年8月23日,我应邀参加校友会总会的筹备会议,见到了钟国瑞老校长和许多师长、学友,也看到了母校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如今,我的老师都已退休,我和同学们也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许多人头上长出了白发。我想,对于个人,五十岁,已到了“知天命”的时期。但对于一所学校,五十岁,则刚刚是事业的开始。在我们为母校点燃50支生日蜡烛的时候,衷心祝愿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本文曾发表于2004年10月的《长宁时报》,入选天山中学校友会编《岁月如歌》第一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