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玷就格律诗的格律、音韵致吕佩浩的信
(2009-02-20 14:57:19)
标签:
格律音韵古音今音平声仄声张书玷吕佩浩杂谈 |
分类: 诗歌诗论 |
张书玷就格律诗的格律、音韵致吕佩浩的信
这次书玷友帮我改诗,第三句改出"一夜春风天地醒"的佳句,因为我写诗循古音,"醒"字今读仄声,古为平声,作为诗的第三句从古音就不合律。是取意还是循律?我为之困惑。此后,书玷友给我发了一长信,坦言他对格律诗的两个观点。我认为,他的观点有独到之处,是对格律诗创作发展前景的一个展望,故予以发表。
我认为,今人写格律诗,一是必须尊重和坚持古人千百年来创造并逐步形成的格律形式。格律诗一定得讲究格律,这是格律诗的精髓所在。时逾千年,古诗仍朗朗上口,铿锵悦耳,主要是格律之功也。抛弃格律就等于消灭了经千锤百炼、已臻成熟的诗的一个种类,显然是不可取的。二是不可完全拘泥于格律的窠臼,死搬硬套, 要继承发展。否则,格律诗就成了僵死的东西,就失去了生命力。即使是古人或大家作格律诗,为免因律害意,格律也常出现有失“法度”的现象。古人这样的诗例不胜枚举,何况今人耳! 在音韵方面,更是如此。我们应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对待。
在格律诗的音韵方面,我是“厚今薄古”者。我主张作格律诗使用现代汉语的音韵。原因很简单,因为诗作者,诗诵者,皆现代人也。古汉语字调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入声,是古汉语读音的一个特点。现代汉语普通话也是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普通话没有入声。倘若以古汉语平、上、去、入作为平仄依据写出的格律诗,有哪个现代人敢说读得准?又有哪个现代人能判断他读得准确与否呢?如“绝”、“急”、“出”、“觉”、“昔”、“雪”、“拍”、“国”、”薄”,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