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佩浩致朱杰仁有关格律诗创作的短信
编者按:今天,从凌晨开始,我陆续收到吕佩浩君的三批短信,信中阐述了他对格律诗创作的一些看法。本来他让我贴到评论栏,后来我想,为便于诗友们阅读、参考,还是作为一篇博文发吧。(朱杰仁)
一
很高兴,我们的“同写一首咏春诗”倡仪书贴出后得到诗友们的关注和响应。诗友们纷纷在我俩的博客上留言,表示支持,有的已写出了诗作。特别是在杰仁兄的博客上,已展开了对格律诗的热烈讨论,洋溢着一股春的气息。
这次活动,旨在学习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与诗友们交流和同乐。主题是咏春,特点是吟唱七绝。
谈到格律诗,就离不开平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说过,没有平仄就没有诗词格律。平仄的规则非常重要,平仄交错,就能使诗读起来有节奏美。为了使这次创作活动有一定规则和难度,我们选了五首古人的咏春诗作为范例,一是希望诗友们按这五首诗提供的五个常用韵来押韵;二是希望大家像这些范诗一样遵循平仄格律。
我们通常说,唐诗宋词是我国诗词的巅峰。社会在发展,语言也在发展。我们应当有理由有信心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创作出反映我们伟大时代的、超越前人的新诗篇。
这次活动主要是海外华人百灵女士的创意,杰仁兄做了大量的具体的工作。我由衷地感谢各位诗友的积极参与!也由衷地感谢新浪网给我们提供的如此广阔的可以互动的大平台!
再一次谢谢各位!希望各位有空上我的博客踩踩,给我带来一点人气。
吕佩浩
2009.1.30
4:13
二
各位诗友,新年好!尤其要感谢赐诗的朋友,各位的咏春新作,以不同的视角和感受,创造了独特的诗境,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但目前能上贴的还不多,主要问题是不合格律。对此,我愿意谈点个人的心得。
七绝格律一共有四种句型,或者叫四种平仄格式。对此,朱兄在倡仪书后已撰文谈及,这里不再赘述。我想说的是,这四种句型,无论采取哪一种,有一点是不变的,即一二句,三四句要对(即平仄相反),二三句要粘(平仄基本相同)。这可以说是格律诗创作的一个规律。由于第三句末字必须是仄声(不押韵),首句末字不押韵时也需仄声,其二四句末字必须用平声字押韵,后联(三四句)的平仄不可能与前联(一二句)的平仄完全相同。所以,只能以后联出句(第三句)第二字的平仄与前联对句(第二句)第二字的平仄相应作为粘的标准。当然,在七绝创作中,二三句的第四字也要粘。我们这次选择的五首范诗,都是对和粘很工的格律诗,诗友们只要将其平仄标出,就不难看出格律诗的平仄对粘规律。
格律诗中不合对或粘的诗作,叫做“失对”或“失粘”。从目前的来稿看,“失对”和“失粘”的问题比较普遍,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提高我们的格律诗创作水平。对此,我将另外贴条,举实例加以阐明。
吕佩浩
2009.1.30 9:32
三
士文君好!您是第一位赐诗的诗友,又是我的同姓兄弟,所以,我对您格外尊重。恕我冒犯,请充许我以您的《早春》诗为例,阐述一下七绝的格律要求。
正如杰仁兄所分析,君诗为七绝四种句型中的平起平收式。杰仁兄已对君诗平仄作了如下标注:
坡前枯草吐新芽
平平平仄仄平平
岭后白雪崖上挂
仄仄仄仄平仄仄
春风扑面寒未尽
平平平仄平仄仄
踏春尚早快回家
仄平仄仄仄平平
从格律的角度分析,君诗一四句完全合律。存在的问题有三:一是二三句失粘,即上下句平仄不一致;二是三四句失对,即上下平仄不合对。三是(从单句来看)第二句七个字有六个是仄声,只有一个平声,诗界的行话叫犯了孤平,此外,挂是仄声韵,七绝的韵脚都为平声。只有解决了这三个问题,才算是合格的七言绝句。
博主曾对君诗文字略作调整,改为:
坡前枯草吐新芽
平平平仄仄平平
岭后银装覆石崖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扑面春风寒未尽
平仄平平平仄仄
踏春尚早快回家
仄平仄仄仄平平
改诗完全合律,现在的二三句粘了,三四句对了。博主通过把三句“春风扑面”改为“扑面春风”,既解决了本诗的失粘,又解决了失对。同时,修改二句的几个仄声字,既解决了本句的孤平,又把原来的仄声韵改为了合格的平声韵。修改后的早春诗,完全符合韵律,又保留了作者的原意,我认为是改得好的。
我也赞同新才先生的意见,三四句改为"扑面春风寒亦暖,踏青尚早转还家",这样似乎更积极一些。
当然,作者对改诗提出的不同想法,也有一定的道理。我想,作者只要掌握了格律的基本要求,一定能把这首诗改好!
以上只是一己之见,不妥之处,请不吝赐教。
再次祝各位新春愉快!
吕佩浩
2009.1.30 14:34 ~ 14:5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