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外闲话 【三】《拜见净空法师有感》切磋记
(2008-12-04 20:31:35)
标签:
平仄平平净空法师菩提树儒学醍醐灌顶心镜杂谈 |
分类: 诗歌诗论 |
吕致朱: 七绝·拜见净空法师有感
朱致吕: 拜见净空法师诗平仄如下:
吕致朱: 七绝·拜见净空法师有感
朱致吕: 开思路之一,保持原诗首句仄起平收式方案
朱致吕: 开思路之二,改原诗首句为平起平收式方案
吕致朱: 我知道,朱兄准有高招!果真,不仅改了一首,还改出两首啊。两首都好,我都喜欢。哎呀,我都不知道该选哪首啦!
朱致吕: 你过奖了。目前两个方案作比较的话:“得道僧”比较顺口,“菩提树”构思好一些,但是有些句子还拗口,只能作为“开思路”用,尚须提高。
吕致朱: 正如兄言,两首均有特点。我更喜欢菩提树这首,但得道僧更符合实际。净空法师,对儒学有很深的研究,肖君认为,他是当代真正的儒学大师。那天傍晚,他与我们交谈了一个多小时,主要谈到如何弘扬儒学,如何培养真正精通儒学的人才等问题,给我们很大启发。我想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
朱致吕: 净空法师和你们谈儒学人才的培养诸问题,是法师有的放矢,也是他学识渊博的表现。这是一次与儒学人士特别的会见,谈话主题自然为儒学。他大量的讲经是对苍生的。
朱致吕: 再改
吕致朱: 我更喜欢心镜明这首。心镜明,是平仄平,这里最好是仄仄平。我在想,能否把"醍醐灌顶"这个成语用在诗中?
朱致吕: 遵君意方案:
吕致朱: 方案一
吕致朱:方案二
朱致吕: 发刚才那条,我还怕打扰你呐。刚发出,就看到你来的短信。依我看,你的方案一好。
吕致朱: 方案三:
吕致朱: 谢朱兄,陪同我推敲这首小诗到深夜。刚才是手机没电了,第三方案没及时发过来。这方案也喜欢啊!我几乎没主意了。请朱兄最后拍板吧。
朱致吕: 不知方案三是否表达了你要表达的意思?我觉得方案二、方案三均好。选何方案? 最终由君定夺。如选三,我建议二句用:“菩提处处渡苍生”。“菩提树下”通俗,但少禅味。
朱致吕:方案三比前两个方案好像更适合于对佛道中人。你想的“醍醐灌顶”极好!我想的“菩提树下”也不错。要不,就方案三吧。
吕致朱:
收到朱兄午夜1:36短信后,想着想着就睡着了。可睡梦中,仿佛听到手机的一次又一次振动声,一觉醒来后查看,原来是朱兄1:56来了新短信,手机整夜在提示我接听。看来,此诗方案定不下来,您我都睡不踏实。您短信中"方案三比前两个方案好像更适合于对佛道中人"的话启发了我。我认为方案二更适合我。因为,我还不算是佛道中人。我们拜见净空法师,是敬重他的人品学问,是向他讨教儒学方面的问题。诗中不必强调他的"得道"和"普渡众生",只需赞扬他的学识智慧和对我们的“醍醐灌顶”。故我决定采用方案二。朱兄想的“菩提树下”的确不错。如此诗针对佛道中人,宣扬禅宗,那方案三最佳。兄以为然?
吕致朱:
经纶满腹一高僧,
历尽风霜心镜明。
谈笑人间多少事,
醍醐灌顶自轻松。
朱致吕: 方案二也是很好的方案。你把前言写好了发来,我即帮你贴上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