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
天阴, 看不到星星.
身处苏堡,仿如隔世,想到昨夜还在自己温暖的小屋,此刻却已身在几千里之外人烟稀少的黄土沟壑,就有些如梦如幻。睡在毓林家的炕头,耳边不再响起汽笛车鸣,偶尔的狗吠更显得山村的宁静。
回想这一日的行程:凌晨5点从杭州坐车到上海浦东机场。8点的春秋航空,11点到达兰州中川机场。12点半机场大巴到达兰州大学与毓林汇合,吃完地道的兰州拉面,在兰州汽车东站坐上13:40分的大巴赶往会宁。17点多包上小车进入山区,18点多到达老君坡乡苏堡村的毓林家。
有了毓林,这次行程多了一份归家的温暖。八十多高龄的爷爷慈祥可亲,在老君乡称大队时,爷爷曾是大队长,写得一手好字,身体也很硬朗。在老君乡一带可以算得上德高望重了。瘦弱的妈妈让我想起“九香”,一年到头包揽所有的农活与家务事,任劳任怨守着这片黄土地。我们的到来着实打扰了爷爷与妈妈宁静的生活,在此,向两老表示深深的感谢。
2千多米的海拔的黄土高原,晚上8点天才会暗下来。在这之前,我们放下行李就直奔村头的小学——苏堡小学。
校舍是去年新建好的。十分整洁。但是桌椅还是破旧不堪的。毓林说这些桌椅还是她小时候用过的。全校只有76名学生,六个年级六个班。有7位老师,其中一位是教了近二十年的,只拿每月200元工资的民办老师。在这样的环境下,把自己的青春与热血都洒在这片黄土地上,真是很不容易的事。向山区老师们致敬!
看完新校舍,我们顺道去旧校舍转了转。那是安在堡子里的校舍。听毓林说,各村都有类似的堡子,是以前用来抗敌防匪的建筑,外墙比普通的民宅要高出一倍。(在后面的行程里,我时常看到这样的堡子)。旧校舍都是危房,可以搬出这样的校舍真是一种幸运。
这一天的行程很顺利,也很乏累。走入陇中山脉的腹地,那种荒凉与广阔还是让我很震惊的。吃完妈妈做的面条,第一次睡在炕上,温暖与疲惫让我们早早进入梦乡!
爷爷住的小屋



送爷爷的衣服,只穿了一会就脱下来.他说,舍不得穿.可是让我心里很难受.

住的两天,每天一早,天未亮,妈妈就起床去地里干活了.

毓林家,整洁的小院.
在这里,每家每户,就算是土尘满天,他们都会尽量在院里种上花花草草,把家里拾落里整洁干净.他们热爱着生活,热爱着生他们养他们的这片黄土地.



苏堡小学新校舍




苏堡小学旧校舍






毓林和妈妈在做面条



睡炕,要每晚铺被子,第二天再收被子,还是挺麻烦的事.真的很不好意思,此行麻烦毓林太多太多了.真不知道怎么回报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