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一)请个相貌奇丑的奶奶当保姆,能行吗?
(二)我们和保姆家成了亲戚
S奶奶年龄确是大了,腰痛病犯了的日子,丫丫就顺理成章地交给了她的儿媳琴阿姨。其实琴阿姨一直都帮着她婆婆带丫丫,我们当初也是考虑到她家有个活泼勤快爱说爱笑的琴可以帮衬才一百个放心的。当时琴正好下岗在家没有妥善的安置,包租了小区的车棚收管理费有些收入,带丫丫似乎也没有给她增添什么负担。
琴比我大5、6岁的样子,是个人缘极好的小媳妇,管理车棚的缘故,小区里十多栋楼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她基本都相熟,因此丫丫也成了名人,每逢我带她出门,就会见有人亲昵地叫丫丫、丫丫,而我却并不认识人家。我们家人和邻居交往不多,熟识的人也处于点头问好的浅淡礼节。我们家的教育正统细致,而琴家就很随意很有亲和力。丫丫从小就适应了两种不同的育儿环境,也算是歪打正着吧。如果丫丫白天不是在琴家,而是由她刚退休的爷爷带的话,可想而知,她定不会成为那个人见人爱、嘴巴甜甜、性格开朗、不惧生人的小能豆。琴带着她走东家串西家,逛市场,做家务,采买东西,参加婚礼,社交活动不是一般地丰富多彩,而这些是我这个朝八晚六的妈妈绝对给不了她的人生体验。
逢换季,琴会给丫丫织件合体的小毛衣、小毛裤,手感柔软色彩绚丽款式大方穿脱容易,量体织衣,想不合适都难。总让人家买线心里过意不去,我会给她儿子买身大男孩的运动套装。丫丫在她家吃饭睡觉玩玩具,免不了人家会破费。丫丫奶奶时不时地送过去一篮子鸡蛋、一箱牛奶、饼干什么的,也算礼尚往来。大年初一,没等丫丫去拜年,S奶奶就先我家问候,其实是怕我们一早出门,来给丫丫压岁钱来啦。S奶奶前脚刚走,F爷爷就接踵而至,他说他们两口子各送各的压岁包。我们当然过意不去,除了节前就送去的烟酒年货,丫丫奶奶会再专程回访给她家那个回豫渡寒假的小外孙女封个压岁包。 这样一来二去,我们成了比亲戚更亲、比朋友更近的近邻。
提到F爷爷,对丫丫就更亲了。逢S奶奶和琴阿姨都忙的时候,F爷爷就暂时担当了保姆的责任。他不会像她们那样甜言蜜语地哄丫丫,但他自有高招。小孩子喜欢坐公共汽车到人多的地方看热闹,F爷爷就带着她坐着88路从起点到终点,再从那边的起点到这边的终点。去程兴致勃勃地观景看人,回程躺在F爷爷怀里呼呼大睡。F爷爷在动物园门口卖小国旗、荧光棒、小吹哨,总会给丫丫带回几个。哪天要是没见丫丫,F爷爷定会专程跑到我家来看看她、抱抱她。前几日问丫丫和F爷爷在一起什么事情最难忘,她说是坐88路。是啊,那时候她亲爷爷也没那般哄着她、顺着她、经常带她“长途旅行”呀。
S奶奶的孙子、琴的儿子晨比丫丫大7、8岁,他在广场上打篮球,丫丫站在一边助阵;晨踢足球,丫丫也要上去忽悠几脚。丫丫追着他黏着他,有几次竟然把那个晨哥哥欺负哭了。后来丫丫上了幼儿园跟小朋友们比哥哥,她说她有两个哥哥,一个是墩墩,一个是晨,可见晨在丫丫心中的位置。在她家,晨吃什么喝什么,总有丫丫的份,丫丫吃的却不一定留给晨。他们把丫丫当成了自己的亲孙女、亲女儿般对待了。
对这门亲戚,我们家也自感待之不薄。除了正常的工钱,我们是有求必应。丫丫奶奶是大夫,退休仍在工作。她家老两口加上老奶奶,三个老人的日常吃药,都是让丫丫奶奶拿着他们的医保本捎带的。老人吃药像吃饭一样不能断顿,丫丫奶奶也从来没有任何怨言,维持着这门亲戚也是给下一代造福啊。逢年过节,正经亲戚没串呢,她家我们就先拜访了,直到现在以至将来。
他们一家确是勤劳的一家,说是保姆,其实只是没有更好的代名词罢了。等丫丫上了幼儿园后,琴的工作也有了着落,正巧车棚也拆了,他家也算是安静了下来。现在每晚,丫丫奶奶和S奶奶结伴去广场上跳舞健身,真像是姊妹俩呢。

沿黄大堤骑骆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