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年级小学生,我是这样辅导写日记的

(2007-11-11 10:44:07)
标签:

我记录

感动瞬间

教育杂谈

一年级

小学生

日记

辅导

我的方法

分类: 整装待发--丫丫的训练
    最近和婆婆就怎样辅导丫丫写日记的问题争执了很长时间,我们各执一词,又都属于比较固执的人,所以好象彼此都说服不了对方。
    婆婆说,小孩子的日记让她自己写、自己说,说什么就记录什么,家长不必提供意见,不然出来的东西就不是她自己的了。
    对此,我很不以为是:丫丫才上一年级,如果任由她自己发挥,结果肯定是云天雾地、八竿子也打不着准备写的内容的。有些日记是老师的命题日记,让孩子写的目的就是一方面看孩子的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就是通过写、说来提高和丰富这两方面的能力,为以后的作文打好基础。如果家长不帮助孩子分析题目、写作目的,讲解一下写作技巧的话,孩子的水平就永远停留在胡侃阶段,当然就达不到写日记的目的了。
   婆婆的理由也很充分,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她希望把孩子最朴实的思想保留在日记中,而不是经过大人添加和修正过的。我也十分赞同,但是她忽略了我的劳动过程。通常,丫丫写一篇老师的命题日记,我们都要经过这几个步骤的:
1、先说一说题目到底是要写什么的。这一点很重要,不然她很容易跑题。比如说语文日记《金鱼》,她开始是要写《买金鱼》的,但说着说着就开始描写金鱼而根本不提买的过程了。家长及时把孩子的思想拉回正题,认识到写作的重点在什么地方,难道不应该吗?!想想我们小时候写作文的时候,老师的批语是不是经常是“跑题了”“文不对题”?!
2、由丫丫自己口述,然后我念她听,再一起分析她的口述结果。初稿肯定有很多不近如人意甚至目不忍睹的词句和结构。当我念出来后,有时她自己也会认为语句不通顺。这时候就是修改的阶段了,我会提出我的修改意见,要么是调整一下语序,要么是替换一个不太恰当的词语,要么是毫不留情地砍掉枝枝杈杈,只保留为题目和中心服务的内容,这些难道不是小学生应该首要掌握的写作技巧吗?!她的词汇毕竟没有大人丰富,能在写作过程中再多学几个新词也不算是家长强加的的吧。但有时候她会坚持己见,比如《上舞蹈课和数学课》一文中,她就坚持用“吵”而不是“催”。如果她实在是没有思路的话,我会先行口述一篇妈妈版的,也算是有了范文和模板(这种情况很少出现,不到她捶胸顿足地不知所云的时候,我是不会轻易贡献我的范文的)。我猜测就是这一点,给婆婆留下了家长润色的印象。其实实在是冤枉,因为我下一步的劳动她肯定是大大地忽视了。
3、经过我们的修改后,丫丫的思路显然清楚了很多。我要求她从头来说,一遍、两遍、三遍甚至更多遍,每次她都会添加和删减些词汇和内容,直到语句基本通顺。我相信通过这一步的强化,口述的内容已经完全转化成为她自己的东西了。这样反复烘烤出炉的日记才是我们能看懂的,也才是这么辛辛苦苦坐半个到一个小时训练的结果,也才是家长和老师让孩子这么小开始写日记的初衷和目的。
    当然,我这么训练丫丫也是有原因的。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实在是不敢恭维,比起同龄的孩子逊色很多。认识和了解丫丫的亲朋、老师说不定认为比我预料的更差,只是他们表达比较含蓄,不象我这么直截了当罢了。她口述一篇日记就象翻山越岭那么难,所谓挤牙膏还能挤出点内容,比喻她的速度都是夸奖她了,真不知那些写日记象开水龙头的孩子到底都是怎么训练的?另外,小学生作文到三年级才开始提上课程。老师对一年级孩子的日记的批改并不象改作文那样严格,只是了解学生的思想的桥梁并不从篇章结构上去要求。正因为如此,我才针对丫丫的状况采取这样的辅导方法,也不知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只希望通过日积月累,她能真正地进步,并最终摆脱妈妈的辅导,自己提笔写日记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舞蹈月考
后一篇:期中考试之前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