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练琴时,看着丫丫痛哭流涕的样子,我本想激她一下就说咱们不学琴了。她泪眼婆娑地点点头,我见她认了真,就提醒她如果不学琴要承担以下后果:1、音乐课本上的歌曲不能自弹自唱了。2、表演节目的时候,很多孩子都会乐器,自己只能当观众为别人鼓掌。3、钢琴不能继续放在家里,只有给喜欢它的孩子了。
本以为她会争取,可这样的结果她居然也能全盘接受,可见弹琴真的已成为一项负担。王丹老师的博客中说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让孩子停一段时间,我认为道理易懂,可对丫丫来说实在是难以操作。停的时间短了,虽对孩子学琴进度影响不大,但也起不到休息整顿恢复新鲜元气的效果;停的时间长了,休息的目的貌似达到,但新的更艰巨的问题又出来了:暂停后怎样选择并制造时机重新开始?忘掉的课程、倒退的练习怎样重新拾起?怎样选择老师和适应老师?老师怎样重新根据她的程度制定教案?如果暂时的停顿不足以让她忘却烦恼又怎么办?……这些细节问题不得不考虑仔细,弄不好暂时的放弃变成丢弃的垃圾再也捡不起来了。毕竟学习钢琴是一项相当耗费时间、精力和财力的事情,既然选择了,哪能轻言放弃?!放弃不是我们的目的也不是我们的作风,对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塑造也无什么好处。
暂时的倒车可以接受,但放弃是断然不可能的,坚定了这一信念,在经历了轻松的周一、周二的空白之后,把丫丫拉上琴凳时,她重又陷入了苦大仇深之中。只有决心和信心是不够的,解决实质问题才是关键。对新曲目的恐惧大得象天一样,还没有开练就把自己吓倒了,这是她一贯的缺点。只要能把曲子弹上2、3遍后,就会信心大增,所以第一遍非常重要。于是就反复鼓励她不要怕弹错,第一遍总是不熟练的,没有人会批评她的。
翻翻笔记本,上面记着课堂上老师指出的曲目要点和她的毛病,再帮助她回忆课堂上老师是怎么教的。十分钟下来,丫丫终于进入了状态,拜厄双手练习第15条一弹完,她如释重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