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死亡这个话题


标签:
濒死体验死亡阿尔法灵魂出窍体验志愿者隧道幻觉天国 |
分类: 读几本书 |
所谓濒死体验,也就是濒临死亡的体验,是指由某些受严重创伤或患疾病但意外获得恢复,或处于潜在的毁灭性境遇中预感即将死亡,而又侥幸脱险的人所叙述的死亡威胁时深刻的主观体验。
一份“死亡试验”报告据国外资料披露:在德国,曾进行过一次“死亡试验”,参加试验的有42名年轻力壮的男女志愿者。
有的看见了亲友;
有的看见了自己发着蓝光的“灵魂”从自己的肉体中“逸出”;
有的看见了一条发光的“遂道”;......
值得注意的是,类似的“死亡试验”并非首次,美国心脏病专家迈克尔.萨博也曾组织过一次“地狱考察”的活动。方法是:用药物使一些人昏迷,又以高水平的抢救使他们复活,这些人的经历也与上述试验结果相似。
引人注目的是,心理学家肯尼斯.赖因格将人类的“濒死体验”分为学术界已基认可的5个阶段——
第一阶段:安详和轻松。持此种说法者约占57%;
第二阶段:意识“逸出”体外。有这种感受的人约占35%;
第三阶段:通过“黑洞”。有此感觉的约占23%;
第四阶段:与亲朋好友欢聚,他们全都形象高大,绚丽多彩,光环萦绕,宛如天使;
第五阶段:与宇宙合而为一;
麻省大学的两位教授认为,“濒死体验”的五个阶段纯粹是无稽之谈,这无非是因为窒息而导致的死亡幻觉,它是由于感觉缺失而造成的。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奇特的幻觉,科学家则认为与当事人的受的教育、经历和个人的性格特征有关。
也有科学家指出:人在死神降临的一瞬间,短时间内的主观体验一般来说是类似的——尤其是相信有天堂存在的人在西文比比皆是,所以更容易产生“濒死体验”,这是目前较令人信服的观点。
生物学家罗兰.西格则从生物化学角度来解释。他认为,每个人在死亡时,大脑会为泌出过量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有时也能引起奇特的幻觉。
惊人的“阿尔法3号就在科学界莫衰一是之际,一项被命名为“阿尔法3号”计划的科学探索,已在日本东京悄然展开,为“濒死体验”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阿尔法3号”计划由多家跨国公司的赞助,参加实验的志愿者共计16人。
他们分别来自美国、日本和瑞士,年龄由19岁~`75岁不等,都是濒临死亡的垂危病人。
这16名志愿者是在经过了将近3个月的深入细致的心理分析后,才被批准加入“阿尔法3号”计划的。“阿尔法3号”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法:
科学家在志愿者头骨中植入电极,并且与电脑相连,使电脑可以在80千米的范围内,接收到志愿者的脑电波,并在60秒内把脑电波译成文字,显示在计算机终端的荧光屏上。
在实施“阿尔法3号”计划的头两年,有4位志愿者先后离开了人间,但是,电脑并未接受到他们传来的任何信息。
科学家们并不气馁,他们对电脑程序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终于获得了成功。
当时,一位名叫佛迪的志愿者病逝。3天后,电脑荧光屏上出现了科学家们期待已久的信息:
“我是佛迪,告诉我,我很快乐,没有痛苦......没有痛苦......”“没有痛苦”这几个字,重复出现了20多次,信息突然中断。
这一结果,大大鼓舞了参加“阿尔法3号”计划的科学家和志愿者,使实验更加有条不紊进行下去。
不过,此后4位志愿者的先后离世,电脑却没有收到任何信息。
就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一位23岁的白血病患者的不幸死亡,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因为第二天电脑便收到了她的信息:
“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我很高兴来到这里,此间经常阳光充足。”
“很多人与我在一起,我很爱他,我将会......”信息至此突然停止。
参与“阿尔法3号”计划的科学家们均认为,这里传达的生命信息的反馈结果是相似的,这是“濒死体验”存在的有力证据。鉴于此点,“阿尔法3号”计划还深入开展下去。
可以预见,“濒死体验”的迷雾很快就会散去。
边是异域。
间。
甚至伴随着画面,当时的一些感觉和情感都得以重新体验”。
一扇门、一道旷野中的篱笆,或者是一条线。
一般来说,世上的每个人都希望永远的活下去,都害怕死亡的降临。在人们的眼中,生命最可贵,生活中充满了生机和乐趣,而死亡则是对生机的丧失。但是无论我们是不是接受死亡,死亡都会来临,这是回避不了的事情。同时,我们还必须理解,如果万物只有生而没有死,又怎么能在这个世界挤得下。许多人在情感上对死亡还是十分俱怕的。其实,在死亡时,人所有的知觉、心理的反映都不存在了,人们根本就无须害怕死亡。我们要从主观上努力,积极地思考生与死的问题,以获得某种生死的智慧,从对死亡的恐惧中解脱出来。任何一个人都应在生死问题上无私地对待,既要无私地对待生,也要无私地对待死。当一个人能正确地对待生死时,其生活和人生便走上了一条坦途。
死亡对于我们人生有一定的意义,首先,由于死亡的存在,必然引起我们对死亡的沉思,也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性,使我们能更加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不浪费人生中宝贵的时光,努力从事各种创造性的活动,珍惜生活中的亲情、友情和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