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燃烧的日子
——238战友清原大聚会活动拾零
“寻梦清原——238战友再聚会大行动”组委会副秘书长
张平
曲终人散了,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从萌动到运作到完成,历时8个月,期间,有无数的“镜头”嵌入我的心中,让我不能自已,作为聚会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我有义务让战友们更多的了解关于聚会的一些事情,我把这篇文字命名为“激情燃烧的日子”……
一呼百应
每每战友相聚,就会提到238;每每提到238,就会提到清原;每每提到238和清原,就会产生寻梦清原的冲动。“寻梦清原——238战友再聚会大行动”就是在这样的情感基础上形成的。
2007年11月4日沈阳啤酒花园的那次相聚,我们11人酒酣之际,做出了一件惊人之举——号召战友相聚清原。没想到这振臂一呼,竞应者云集。8省24市(北京、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吉林、抚顺、清原、梅河口、锦州、辽阳、阜新、铁岭、营口、成都、武汉、天津、赤峰、鞍山、盘锦、聊城、濮阳、齐齐哈尔、通化)209名战友在同一个日子,同一个地点齐刷刷汇聚一堂,人数之多地域之广层面之深创造了238战友聚会之最:耄耋之年的阚瑞行主任来了,柏止善政委的遗孀孙惠芝老人来了,两位赞助战友王学志、赖福平也在百忙之中匆匆赶来了,远在成都抗震救灾前沿的年华来了,移居东瀛20余载的朱丽莲来了,刚刚得知信息便不顾疲劳两次转乘火车的齐齐哈尔李廷富来了,毅然放弃代表大连市参加省文联主办的舞蹈大赛的江新生来了,给老板打工不能请假下班后立即动身的王剑来了,不是战友胜似战友的托儿所“李姨”来了,……这之中年龄长者已近8旬,年轻人刚过而立之年,有的服役几十年,有的军龄只有一两年,这些人,在部队期间,也许未曾谋面,然而,此时此地见面却都是同样的惊喜目光,同样的真挚感情,同样的热烈拥抱,同样的泪水涟涟——大家为238而来,大家为清原而来,大家为寻梦而来。
组委会的时间表
2007.11.23:《寻梦清原——238战友再聚会大行动》倡议书正式在网上公布,由此拉开了大聚会活动帏幕;
2007.12.2:寻梦清原——238战友再聚会大行动沈阳工作站启动;
春节过后,第一次筹备工作会议在沈阳召开;
2008年2月下旬,第一次清原县实地考察;
2008.3.10:致函清原县委、县政府;
2008.3.11:网上公布《“寻梦清原——238战友再聚会大行动”诸事相告》;
2008年5月上旬,第二次筹备工作会议在沈阳召开;
2008年5月中旬,第二次赴清原县实地考察;
2008.5.22:网上公布《关于“寻梦清原——238战友再聚会大行动”诸事相告的补充与调整》;
2008年6月初,赞助经费到位;
2008.6.6:第三次筹备工作会议在沈阳召开:
2008.6.15:第三次赴清原县实地考察;
2008.6.20:工作人员入住清原紫荆饭店。
罗列上述清单,并非邀功。组织本次聚会活动,是组委会各同志的自愿行为,无功利可言,只是要和战友们一起分享燃烧着的激情。所谓的组委会,从主任到秘书长、副秘书长到成员,都是自封的,没有经过全体战友选举,也没有经过哪一级组织任命,11名发起人在238战友中既不是年龄最长的,也不是职务最高的,且无一人生活工作在清原当地,主要成员都尚未退休。侯树勋远在北京,学术活动、业务交流十分频繁,仍忙里偷闲关注、指导聚会活动的进展。杜杰在一家外资企业担任要职,平时难以脱身,还是想方设法参加了沈阳的所有筹备工作会议,参加了清原的第一次考察。王永利在工商局上班,他参加了所有的筹备会议和实地考察,参与方案的制定、修订和落实,并动用个人人情关系为聚会活动提供了极大帮助。作为组委会成员之一的田曼虹为联络沈阳地区以及其他城市她熟悉的战友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作为临时财务人员她也做到了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还要说一句的是:在整个筹备过程中,除了仅有的一次乘沈阳至清原的公交大客到清原考察用“公费”报销了车票,其余所有的会议、考察活动的食宿、交通费均是自理和求人解决的,没有动用“公费”一分钱,我们可以问心无愧的告诉战友们:组委会诸同志是无私的、尽职的,全部的动力就在于对战友们的深情,对238的眷恋,对清原的思念。
忠诚的志愿者
聚会活动的顺利实现,除了组委会人员的尽职尽责外,还仰仗于一大批忠诚的志愿者,他们无私奉献,埋头工作,其情感人,其绩可嘉,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记住他们帮我们做了什么:
迟宁:他是前两次聚会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之一,他是反映238战友情怀的专题片的制片人,他为238战友开设了网上交流空间,他为本次聚会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和意见,他还要为聚会战友每人制作一张聚会活动实录光盘。在此也衷心感谢他的搭档小李同志的真诚帮助和辛勤劳动。
尤军:最早参与聚会活动的优秀志愿者。几次工作会议都如约参加,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两次随同清原实地考察,承担报到登记工作,承诺通讯录的制作工作。
王雨春:会场背景设计制作,联络组织全体合影留念,为返程战友提供车次参考。
刘增:通联战友,协助组织就餐、郊游等项活动。
刘正心、陈静:主持开幕式,为晚会增光添彩。
李晓光:以个人名义求借大客车,为漂流战友提供免费代步工具。
王贵彬:默默地协助报到登记、组织漂流等项活动。
各主要城市联络系人也都不辞辛苦,热情联络,精心组织,他们是:北京许玲,沈阳王永利、田曼虹,大连迟宁,哈尔滨刘歆,长春崔高姿,吉林龙军,抚顺张平,清原王雨春。
浓浓满乡情
我们思念清原,清原人民也怀念我们。
驻扎27年,“238”已成为清原人民心中的解放军化身。鱼水情,实难忘。清原县委、县政府极尽地主之宜,对“寻梦清原”活动给予了真诚欢迎和慷慨赞助。专门例会研究接待事宜,责成政府办公室和外经局负责协调。报到当天,县委封福高书记率县里党政领导到宾馆房间看望大家,并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宴会上,县委副书记、代县长金辉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回顾当年的军民情谊,介绍清原这些年来的发展进步,欢迎238战友常回清原走走看看,力所能及地为清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帮助。
县政府办公室的蔡主任、外经局的王局长事无巨细,忙前跑后,一件一件把县领导的意图落实到位。
还要特别感谢一位穿针引线人,他叫于会,原副县长,现任县人大副主任。早在他担任乡镇领导的时候,就和238王永利等人感情甚笃,这些年来一直保持着友好联系。他最早得知“寻梦清原”消息后,便及时向县里主要领导做了汇报,使“寻梦清原”活动一开始就得到了县里的重视与支持。
感谢满乡人民的深情厚意,钦佩清原县委、县政府的远见卓识,祝福清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康乐!
艰难的抉择
既要充分保证聚会活动的经费需求,又要最大限度的减少战友们个人承担的费用,到底应该收多少,这是让组委会颇费心机的一件事。活动项目不确定,赞助金额不确定,聚会人数不确定,战友们的需求标准也不确定,这些因素的存在,组委会难以确定一个合理的收费标准。几经实地考察,几经征求意见,几经案头测算,在《“寻梦清原——238战友再聚会大行动诸事相告”补充与调整的通知》上算是确定了一个带有机动性的收费方案。不料在报到的前夕,县政府告知当日晚餐费用由地方承担,即便如此,聚会人数也还无法精确,这涉及到住宿、照片、通讯录、光盘等项目的分额多少问题。怎么办?聚会战友报到的前夜,组委会召开了紧急会议讨论收费标准,大家莫衷一是,有的坚持100元,有的提出120元,有的认为150元合适,最终以举手表决的方式确定活动费标准为120元。还好,还好,决算结果与预先期待的极为接近。
借此,再次向大家公布费用使用情况:总收入45100元,其中:聚会战友205人,每人120元,小计24600元,王恩来院长赞助500元,王学志赞助10000元,赖福平赞助10000元;总支出43600元,其中:住宿费19400元,早餐费2200元,午餐费5200元,相片费3800元,光盘2700元,通讯录3000元,租车费2000元,会场布置费1000元,漂流补助费400元,矿泉水400元,给王恩来院长赠送纪念品300元,筹备费3200元(会议、考察、提前入住所需的交通、食宿等费用);余额1500元,作为战友活动基金,主要用于邮寄光盘、通讯录及沟通联络。
我还要向战友们表白的是,组委会各同志在整个聚会操作过程中,耿耿丹心,只有服务之情,绝无贪私之念,每人都自觉地交纳了120元。主任侯树勋自费住在清原宾馆,也如数交纳了他、儿子、儿媳三人的参加活动费360元。
执拗的回头路
送别了战友,组委会的几个工作人员默默登车返程,行至清原宾馆门前时,68年兵张明惠(我的妻子)突然尖叫起来:“哎呀!我还没看到咱医院呢,回去!”“都离开了,还回去干吗呀?”我制止着。“不行,一定要回去!”她执拗地坚持。“下次不行吗?”我怕影响大家的行程。这时,同车的田曼虹战友打抱不平:“200人你都服务了,你爱人一个人的要求都不能满足吗?”是啊,她这次专程从大连赶来寻梦清原,却被我抓作了公差,头天一整天协助登记,第二天又帮助发送合影照片,再就是参加集体活动,没有任何自由时间啊,我只好默许车子调头。
在238南院遗址,她深情地望着早已不复存在的病房楼,望着家属院,望着俱乐部,眼里噙满了泪花。这一刻我感到了深深的自责,妻子从入伍的第一天起就和238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医院初建,条件很艰苦,她们每天和工人一起扛水泥、搬转头,硬是在平地上建起了一座医院。27年里,她和238同成长、共命运,撤编那一年,她才退出现役,离开了她奉献出几乎全部青春的238……如果没有这段回头路,她或许会遗憾后半生。这一刻,我也感到了深深的庆幸。
此情绵绵
聚会活动按计划时间结束了,战友们的情感交流却还在继续——
当年的战士、如今的老板王新良把30多名原院务处战友聚到一起醉酒清原城;当年通讯班的靓丽女兵哈尔滨付艳杰、吉林王慧、抚顺李军、辽阳李文霞等簇拥着她们的协理员刘正心寻个歌厅卡拉OK唱友情;
68年兵北京马宏宇,营口林建平,大连王军、江新生,抚顺张明惠被孙向东安排在沈阳天润饭店载歌载舞饮酒话当年;
……
也许,像“寻梦清原”这样大规模的聚会活动不会轻易再现,但是,我们相信,有了这次搭建的平台,有了这次感情的衔接,战友们一定会竭尽心志传承,一定会小心翼翼珍藏,一定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规模、不同的方式相约相聚,直到永远……
但愿情长久,千里共婵娟。
写毕于大聚会分别后的第三天凌晨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