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吃百家饭 |
小姑子和她女儿回来了,离开成都半年的娘俩第一顿饭就想吃火锅,而且就想吃这家的,刚来成都时小姑子就常带我们来这,吃了一圈还是觉得这家的味道好,很合我们的口味。
其主打为鹅系列产品,因其饲养环境,被食客们赞誉为家禽里的绿色食品,每日从彭县九尺基地运至成都,从品质上保证了其独特的风味。独创单锅炒料,使锅底的麻、辣、鲜、香浑然一体,回味悠长。
一家人吃的热火潮天,侃的热热闹闹,我呢看着两个孩子吃的那个香劲,聊得那个开心劲,光顾乐呵了,竟然错过了那一道道精美的菜品还有涮火锅的精彩镜头......
如果以为马上就能大快朵颐,那却是大错特错了。通常火锅店为了显示汤新料鲜,是要把冻着厚厚牛油的大锅早早地端上桌来,(现在我更爱吃青油锅底)让食客们目击那锅从冷清到冒出点小泡泡再到沸腾的全过程。其间的滋味,没有经历过这番等待的人很难想象。尤其是当汤由冷而热却又尚未沸腾,底料的香味开始向空气中挥发的时候,那感觉怎一个馋字了得。
吃鹅肠讲究的是一个生抠,也就是说鹅要是活的,技术熟练的工人能以极快的速度将鹅的整根肠子从鹅身下拉出来,迅速洗净之后泡在水里上桌,并且还一定要当着客人的面用小剪子剪成小段,以此来证明其新鲜。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新鲜,一些上档次的火锅店都标榜“前店后厂”,也就是后院刚抠出来的肠子马上就送到前厅的大堂里,送到客人的桌上。
抛开人道主义或者说“鹅”道主义不谈,这确实是一种让人回味无穷的吃法。新鲜的鹅肠在翻滚的红汤里稍加涮烫,立即成为了让人口舌生津的美味。鹅肠正确的烫法:鹅肠入锅两三秒后,需将之提起来晾晾,然后再下锅、再晾。共七上八下,当鹅肠开始翻卷之后,就可以蘸了油碟入口了。烫得恰到好处的鹅肠,是脆而不绵软、熟而不老,嚼上几下就满嘴留香,常常生生地叫人咬了舌头。(我现在舌头还疼呢)
既然是吃,当然就离不了喝。啤酒与火锅可称绝配,别的不说,单看色泽,鲜红的汤料衬着金黄的啤酒,首先就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比较而言,火锅的中间过程显得比较枯燥,可以略过不谈。除了开头之外,值得一说的就是这个结尾了。吃火锅最忌的就是乱七八糟胡吃一通,最后弄个挺胸凸肚饱嗝连天,此种吃法谓之败兴,且容易被误为饿死鬼投胎,引来周遭白眼。
优雅一些的吃法是至八分饱即停箸,来点南瓜饼珍珠圆子之类的小吃,喝干杯中的啤酒后,埋单付帐,施施然嚼着口香糖翩然而去,这就多少沾点“潇洒”的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