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猛禽雀鹰

(2019-12-27 23:04:12)
标签:

雀鹰

红隼

游隼

燕隼

杂谈

分类: 动物鸟类

猛禽雀鹰


                        猛禽雀鹰

 

    不久前在湖边拍鸟,突然一道灰褐色鸟影一闪而过,周边的鸟儿顿时纷纷四处逃窜,美丽的大翠边飞逃边“咯咯”狂叫,黑白相间的斑鱼狗更吓得慌不择路,头顶的羽毛也因惊悚而竖立起来。有幸拍到制造这幕惨象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一只首次见到的鹰类鸟儿,具体是什么品种却是搞不清楚,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这就是雀鹰。

    雀鹰(学名:Accipiter nisus)属小型猛禽,体长30-41厘米。虹膜橙黄色,嘴暗铅灰色、尖端黑色、基部黄绿色,蜡膜黄色或黄绿色,脚和趾橙黄色,爪黑色。雀鹰雄鸟上体鼠灰色或暗灰色,头顶、枕和后颈较暗,前额微缀棕色,后颈羽基白色,常显露于外,其余上体自背至尾上覆羽暗灰色,尾上覆羽羽端有时缀有白色;尾羽灰褐色,具灰白色端斑和较宽的黑褐色次端斑,另外还具4-5道黑褐色横斑;翅上覆羽暗灰色,眼先灰色,具黑色刚毛,有的具白色眉纹,头侧和脸棕色,具暗色羽干纹。下体白色,颏和喉部满布以褐色羽干细纹;胸、腹和两胁具红褐色或暗褐色细横斑;尾下覆羽亦为白色,常缀不甚明显的淡灰褐色斑纹,翅下覆羽和腋羽白色或乳白色,具暗褐色或棕褐色细横斑;尾羽下面亦具4-5道黑褐色横带。

    雌鸟体型较雄鸟为大。上体灰褐色,前额乳白色或缀有淡棕黄色,头顶至后颈灰褐色或鼠灰色,具有较多羽基显露出来的白斑,上体自背至尾上覆羽灰褐色或褐色,尾上覆羽通常具白色羽尖,尾羽和飞羽暗褐色,头侧和脸乳白色,微沾淡棕黄色,并缀有细的暗褐色纵纹。下体乳白色,颏和喉部具较宽的暗褐色纵纹,胸、腹和两胁以及覆腿羽均具暗褐色横斑,其余似雄鸟。

幼鸟头顶至后颈栗褐色,枕和后颈羽基灰白色,背至尾上覆羽暗褐色,各羽均具赤褐色羽缘,翅和尾似雌鸟。喉黄白色,具黑褐色羽干纹,胸具斑点状纵纹,胸以下具黄褐色或褐色横斑。其余似成鸟。

    雀鹰栖息于针叶林、混交林、阔叶林等山地森林和林缘地带,冬季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山脚平原、农田地边、以及村庄附近,尤其喜欢在林缘、河谷,采伐迹地的次生林和农田附近的小块丛林地带活动,通常单独生活。常飞翔于空中,或栖于树上和电柱上。飞翔时先两翅快速鼓动飞翔一阵后,接着滑翔,二者交互进行,飞行有力而灵巧,能巧妙的在树丛间穿行飞翔。

    成年的雀鹰体长一般只有三十五厘米左右,体重甚至连一斤都不到。虽然雀鹰的体型在猛禽中并不算大,但同样拥有猛禽家传的锐爪得嘴,而且还拥有猛禽之中首屈一指的速度。当它们出动捕猎的时候,你就会领略到它们是何等可怕的杀手。雀鹰喜欢从栖处或“伏击”飞行中捕食,它的的飞行能力很强,速度极快,每小时可达数百公里。一旦猎物进入雀鹰的视野,它们会像离弦的箭一样冲过去,一击致命。无论是小型哺乳动物还是蛇族,无论鸡形目或者鸽形目的鸟类,都能手到擒来,总之一点也不比那些大个的猛禽差。而且在环境适应能力方面,雀鹰可能还要更优一些。

    雀鹰主要以鸟、昆虫和鼠类等为食,也捕鸠鸽类和鹑鸡类等体形稍大的鸟类和野兔、蛇等。雀鹰发现地面上的猎物后,就急飞直下,突然扑向猎物,用锐利的爪捕猎,然后再飞回栖息的树上,用爪按住猎获物,用嘴嘶裂吞食。攻击鸡类等体形较大的猎物时,常采取反复进攻的手段,有时第一、二次仅能使猎物受到轻伤或散落一些羽毛,但在多次打击下,也难免被击垮,失去抵抗能力,成为雀鹰的“盘中餐”。在雀鹰的食物中,有5%是昆虫,15%是鸟类,80%是鼠类,因此堪称是鹰类中的捕鼠能手。

 雀鹰营巢于森林中的树上,距地高4-14米。巢通常放在靠近树干的枝叉上。常在中等大小的椴树、红松树或落叶松等阔叶或针叶树上营巢,有时也利用其他鸟巢经补充和修理而成。巢区和巢均较固定,常多年利用。巢呈碟形,主要由枯树枝构成,内垫有云杉小枝和械树、卫茅等新鲜树叶。

 雀鹰繁殖期在5-7月间,春季于4-5月迁到繁殖地,秋季于10-11月离开繁殖地。进入繁殖期时雄鸟叫声频繁,十分洪亮,经常在空中边飞边叫。雄鸟和雌鸟有时在林地上空盘旋,有时穿梭于树林之间,互相追逐、嬉戏。交尾大多在针叶树或者阔叶树的树枝上进行,通常是雌鸟在枝头站立,然后雄鸟来到它的身边,完成交尾。交尾之后,雄鸟飞到另外一个树枝上,抖动身体,疏松全身的羽毛;雌鸟有时停留在原地,有时尾随雄鸟而去。

 雀鹰每窝产卵通常3-4枚,偶尔有多至5、6、7枚和少至2枚,通常间隔1天产1枚卵。卵呈椭圆形或近圆形,鸭蛋清色、光滑无斑,大小为29.8×38.6毫米,重17-18克。雌鸟孵卵,雄鸟偶尔亦参与孵卵活动,孵化期32-35天。雏鸟晚成性,经过24-30天的巢期生活,雏鸟即具飞翔能力和离巢。

 雀鹰繁殖于欧亚大陆,往南到非洲西北部,往东到伊朗、印度、日本和中国北方;越冬地在地中海、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以及中国长江以南。雀鹰可能算是猛禽之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整个欧亚大陆,至中东,至非洲西北部,都有雀鹰活动的身影。如果以整治区域来划分的话,全球上百个国家都有原生雀鹰。以我国为例,大小兴安岭、河北、内蒙古、云南、西藏、青海、福建、山东、台湾等十多个地区都有雀鹰活跃动,为常见森林鸟类。

 在不断的进化过程中,雀鹰还分化出了六个不同的亚种,分别是:雀鹰指名亚种、雀鹰非洲亚种、雀鹰亚洲亚种、雀鹰地中海亚种、雀鹰大西洋亚种以及雀鹰喜马拉雅山亚种。亚洲亚种在中国繁殖于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辽宁、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和新疆,越冬于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和海南岛。迁徙期间经过河北、山东、宁夏、内蒙古、广东、福建和台湾;喜马拉雅亚种主要繁殖或留居于青海、四川北部和西藏,越冬于云南西北部和西部。冬季南迁至中国西南。

    雀鹰部分留鸟部分迁自徙。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雀鹰在习性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国家雀鹰属于留鸟和有的国家雀鹰却属于旅鸟。比如在我们国家,冬季的时候雀鹰普遍会飞到云南一带过冬。另外在法罗群岛、索马里、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国家,雀鹰也属于不折不扣的旅鸟。

 

猛禽雀鹰

猛禽雀鹰

猛禽雀鹰

猛禽雀鹰

猛禽雀鹰

猛禽雀鹰

猛禽雀鹰

猛禽雀鹰

猛禽雀鹰


猛禽雀鹰

猛禽雀鹰

猛禽雀鹰

猛禽雀鹰

猛禽雀鹰

猛禽雀鹰

猛禽雀鹰

猛禽雀鹰

猛禽雀鹰



    (木木  2019年12月27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