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墨西哥交响乐团恩里克巴蒂茨约翰斯特劳斯春之声圆舞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
分类: 记事 |
墨西哥交响乐团南宁新年音乐会
前不久刚看了一场李云迪的钢琴独奏音乐会,还发博文发了一通牢骚。承朋友赠票,1月4日晚又去看了一场由墨西哥交响乐团出演的新年音乐会,地点和上次一样,还是在区人民大会堂。
这次的演出观感比上次要好一些,首先是不禁止拍照,可以尽兴拍过瘾,这个感觉最爽。其次是交响乐乐队阵容庞大,乐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表现力更为强大。第三是曲目比较欢快,也有一些比较熟悉的曲目。这次的演出曲目包括歌剧《灰姑娘》序曲(罗西尼)、小提琴协奏曲(庞塞)、《遗忘》小提琴独奏及弦乐(皮亚佐拉)、巴西风的巴哈第五号咏叹调舞曲(维拉•洛勃斯)、《邀舞》圆舞曲(韦伯),还有小约翰•斯特劳斯作品精选:《春之声圆舞曲》、《激情波尔卡》、《拨弦波尔卡》、《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返场曲是《春节序曲》、《黑桃皇后》序曲(苏佩)和《拉德斯基进行曲》(老约翰•斯特劳斯)。大家熟悉的欢快圆舞曲占了相当的数量,比较适合迎接新年这样欢乐喜庆的氛围。
开演前的剧场场景
演出即将开始,乐队已经在台上就位。
演出开始了。灯光亮起,主持人登台。
再来一张比较特写一点的,漂亮的女主持人。
恩里克•巴蒂茨(Enrique
Batiz)是当今拉丁美洲最著名的指挥家之一,在国际乐坛享誉盛名。巴蒂茨先生曾带领全球超过500个交响乐团于各地进行演出,其中包括伦敦交响乐团、皇家爱乐乐团等顶级乐团,出版了145张唱片,其中有41张与皇家爱乐乐团合作录制的。他还曾赢得墨西哥“国家荣誉奖”。
有点令人感叹的是1942年出生的巴蒂茨已经年逾古稀,虽然看上去还是那么神采奕奕,但演出过程中行动上已略显龙钟之态。
恩里克•巴蒂茨(Enrique Batiz)。
演出的第一首曲目是歌剧《灰姑娘》序曲。歌剧《灰姑娘》是一出二幕轻歌剧,根据众所熟知的“灰姑娘”的故事改编而成,由意大利杰出的作曲家罗西尼作曲。
罗西尼(1792~1868)一生写过大小歌剧数十部,其中《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灰姑娘》等喜歌剧最有影响力。
歌剧《灰姑娘》作为罗西尼最受青睐的剧目之一,在国际舞台上演频率颇高,是世界著名歌剧院必备的罗西尼剧目。
不知是不是因为刚开场,大家都还没有进入状态的原因,这第一首曲目《灰姑娘》给人感觉比较一般,现场反响也不太热烈,没有留下太深印象。
第一首曲目演奏完毕,恩里克•巴蒂茨先生发表了一番演讲,大意是说虽然他不懂中文,但音乐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希望用音乐带给大家美好的享受。
接着恩里克•巴蒂茨先生不吝言辞介绍了演出的第二首曲目,庞塞的小提琴协奏曲。这也是巴蒂茨先生在整场音乐会过程中唯一专门进行介绍的一首曲目,其原因想必是因为这首小提琴协奏曲的作者庞塞就是墨西哥人,是墨西哥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庞塞(Manuel Maria Ponce, 1882-1948)被称为“墨西哥近代音乐之父”,是一名多产的音乐家,他的作品不仅数量颇丰,而且大都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他通晓墨西哥民间音乐传统,擅长将墨西哥形式简单的民间音乐重新编曲从而使得它们在全世界的音乐厅中演奏。他几乎为所有的乐器写过作品,也写出了许多成功的协奏曲,譬如《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和为乐队和吉他所作的《南方协奏曲》,但是他最伟大的成就还是对吉他演奏曲目方面的贡献,有人说庞塞在吉他曲目方面的影响力甚至不比巴赫低,而吉他在墨西哥的流行首先要追溯到庞塞的影响。
庞塞的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是这位作曲家生前最后一部大型作品,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按照传统的奏鸣曲式写成,在乐队简短的引子之后,独奏小提琴拉出浪漫而有节制的主题。第二乐章是一皮带有哀怨情调的行板。第三乐章由回旋曲主题引出,生动活泼,诙谐俏皮,不时被轻快惬意的浪漫插部打断。全曲历时30分钟,最后在欢快的情绪中结束。
担任小提琴独奏的是乐团主力、著名小提琴演奏家达莉亚·库兹涅科娃尔特,她曾是多项国际大奖的得主,足迹遍布欧美,与许多高水平交响乐团合作过。最重要的是,这位著名小提琴家可是一个大美女哦!
达莉亚·库兹涅科娃尔特在演奏庞塞的小提琴协奏曲
达莉亚·库兹涅科娃尔特在演奏庞塞的小提琴协奏曲,这一段是小提琴独奏,其他乐手乐得休息。
要说对庞塞的这首小提琴协奏曲的印象,以我这样一个比较门外汉的水平,听后的感觉是这首曲子比较轻快跳跃,甚至说是有些零乱,心酸哀怨的意思没怎么听出来,但当时倒确实是感觉到这首曲子有些滑稽俏皮,就连达莉亚·库兹涅科娃尔特在演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时也时常出现一些夸张滑稽的表情,由此也可看出这位小提琴家对曲子的理解和演绎的投入。
恩里克•巴蒂茨先生举起美女小提琴家的手,迎接观众热情洋溢的掌声。
接下来的曲目是小提琴独奏曲《遗忘》。《遗忘(Oblivion)》是阿根廷著名作曲家和优秀的班多纽手风琴独奏家阿斯特•皮亚佐拉(Astor
Piazzolla)最著名的探戈作品之一,深为诸多音乐家以及广大听众所喜爱,曾被改编成多种乐器的演奏曲,其中也包括小提琴曲。
担任这首曲子小提琴独奏的依然是美女小提琴家达莉亚·库兹涅科娃尔特
著名指挥家、小提琴演奏家和乐队合作演绎的《遗忘》获得了很大成功,观众用鲜花和掌声表达了对他们的祝贺和感谢。这首曲目结束后,便进入中场休息时间。
这两位美女大提琴手非常敬业,整个中场休息期间一直在场上进行着练习。
中场休息后,继续进行演出,演奏的曲目是巴西作曲家维拉•洛勃斯的《巴西风的巴哈第五号咏叹调、舞曲》。
一曲演出结束,在热烈的掌声中,阿勒简达·桑多瓦尔(ALEJANDRA
GARCA)手捧鲜花向观众鞠躬致意。
接下来演奏的是《邀舞》圆舞曲。《邀舞》是德国作曲家卡尔·马里亚·冯·韦伯(Carl Maria Von Weber,1786-1826)作品,是韦伯33岁时为祝贺新婚不久的妻子卡罗利涅的生日,写来送给她的礼物。乐曲表现的是一位绅士在舞会上邀请一位贵妇人跳舞的情景。该曲原先是一首钢琴独奏曲,韦伯去世后,法国大作曲家柏辽兹把《邀舞》改编成管弦乐曲,使之流传更广,成为韦伯作品中最受欢迎的名曲。
从《邀舞》开始,现场的气氛变得越来越热烈,圆舞曲的欢快节奏,把观众的激情渐渐带动了起来。
当人们熟知的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小约翰•斯特劳斯作品《春之声圆舞曲》、《激情波尔卡》、《拨弦波尔卡》、《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依次上演时,场上更是不断掀起一个个高潮,每当一曲奏罢,掌声、欢呼声持续不断。
《春之声圆舞曲》是小约翰•斯特劳斯创作于1883年的不朽名作。此曲充满活力,处处散发着青春的气息。据说小约翰·施特劳斯是在一个晚上在钢琴上即兴创作出此曲的,因此此曲最早的版本是钢琴曲,后经剧作家填词成为声乐圆舞曲,后来又改编为管弦乐曲,一直深受世界人民喜爱。
《激情波尔卡》和《拨弦波尔卡》是分别演绎捷克风格和法国风格的民间舞蹈音乐。“波尔卡”一词在捷克语中为“半步”,描述的是一只脚与另一脚之间按2/4拍子飞快交替。它本是捷克农民舞蹈,发展于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往日的东波希米亚。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这首速度很快的舞曲,是最著名的波尔卡舞曲之一。
《拨弦波尔卡》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小约翰·斯特劳斯和其兄弟约瑟夫·斯特劳斯合作创作的一首杰出小品。另加三角铁、钟琴为陪衬的弦乐合奏形式。整部作品轻快活跃,因从头至尾都以短促的拨弦(就是用手指直接拨动提琴上的弦)来演奏,因而命名为《拨弦波尔卡》,这首乐曲是每年奥地利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常奏曲目。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是小约翰·施特劳斯最富盛名、最脍炙人口的圆舞曲作品,创作于1866年,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原来是一首由乐队伴奏的男声合唱,后来去掉了人声,成为一首独立的管弦乐曲。这首乐曲音乐优美动听,节奏明快而富于弹性,格调华丽高雅。现在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都将该曲作为保留曲目演出。
随着蓝色多瑙河熟悉而又激动人心的旋律响起,全场观众激昂的情绪达到了一个高潮,当乐队奏完乐曲最后一个音符,大厅里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而音乐会的规定演出曲目也就到此结束。指挥家恩里克•巴蒂茨先生转过身来说几句什么,然后做出离开的样子走出了舞台,其实大家都知道他只是做做样子,后面还有3首返场曲目,节目单上都写着呢。于是当然就使劲鼓掌,在持续热烈的掌声驱动下,过了一会恩里克•巴蒂茨先生又笑呵呵的回到场上,开始指挥演奏返场曲目。
返场曲目的第一首是《春节序曲》。《春节序曲》是中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焕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春节组曲》的序曲部分,表现中国人过春节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热闹景象。这首曲子在中国的新年音乐会上经常能够听到,即使对我们也可以算是耳熟能详了。不过说实话,按照我的感觉,对于今晚墨西哥交响乐团演奏的所有曲目来说,最不能令人满意的也就是这首《春节序曲》。主要是整个演奏风格明显过于舒缓轻柔,缺乏那种欢乐、热闹的节奏和力度,完全体现不出中国人过春节的那种热闹喜庆的气氛。想来还是因为老外对中国的国情和文化不了解的缘故吧。
返场曲的第二首是《黑桃皇后》序曲。这首乐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苏佩1862年所作轻歌剧《黑桃皇后》的序曲,这首曲子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充满动感。而且别说,就我这样的音乐门外汉,听了也有一种华丽高贵的感觉。
返场曲的第三首也是最后一首是极为著名和经典的《拉德斯基进行曲》,这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1848年所作的一首管弦乐曲,是老约翰最著名的代表作。这首乐曲经常作为通俗的管弦乐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每年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总是以这首曲子作为结束曲,已成为一种传统。
当《拉德斯基进行曲》欢快热烈的旋律响起时,全场观众情不自禁地应和着节拍鼓掌。这时指挥家恩里克•巴蒂茨先生转过身来,用手势指挥观众随着音乐的强弱和节奏来鼓掌,瞧他左手手指捏得只有一条细细的缝,这时候乐曲的强度很弱,观众们也非常配合的把鼓掌击得很轻。
当乐曲进行到了高潮的时候,恩里克•巴蒂茨先生的手势也变得大开大合,指挥观众和着乐队一起发出最强劲的声音,这个时候台上台下音乐家与观众水乳交融共同营造出最热烈和谐的演出效果和场面。
当《拉德斯基进行曲》演奏结束,三首返场曲已全部演出完毕,在经过两次假退场后,音乐会终于真正落下了帷幕,风趣的恩里克•巴蒂茨先生用手势示意观众起立离场。
最后展示一下乐团众多美女音乐家的风采以及音乐会的一些精彩瞬间。
(木木原作 2013年1月7日)
欢迎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