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荷厅的传说


标签:
杂谈 |
分类: 情系济南 |
“皇上,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这句经典台词让大明湖家喻户晓,也是这句话,让全国人民把大明湖和夏雨荷三个字深深的联系在了一起,从此大明湖美名远扬,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剧情后面的传说故事呢!
我04年第一次真正游大明湖的时候,不是奔着夏雨荷去的,那时我不喜欢还珠格格,也不记得里面有这样的一句台词,但在大明湖畔听到关于大明湖四大怪的时候说起“青蛙不鸣”是因为乾隆游济南时和一个女子恋爱,青蛙的鸣叫打扰了乾隆恋爱的心情,于是乾隆一声令下不许叫,大明湖从此便再听不到蛙叫声了。。。但未深究过其史,这么多年也没有去关注过。。。
今天我突然有了冲动回家搜索“夏雨荷”,于是搜出了很多她的故事。。。原来真的有过这样一个女子——
“辛酉年夏末秋初,赏荷时节,乾隆皇帝又游大明湖,他乔装打扮,微服私游。见大明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
样红’,十分高兴,游兴大发。当他行至大明湖东北角时,忽闻悠扬悦耳的古琴之声传处于荷柳丛中。他循声寻至,见一四
面环水、荷莲围绕的大厅。此厅为一古式建筑,红柱青瓦,出厦回廊。厅内摆设古雅,一淡妆青年女子正在抚琴,琴台旁,
香烟袅袅。乾隆见这女子生得姿容秀丽,柳眉风眼,樱口朱唇,胜过宫中佳丽三千,心中大悦。与之攀谈,该女子谈吐高雅
,落落大方,知书识礼。两人谈眼前景致,琴棋书画,诗词文章,十分投契,相见恨晚。这女子名夏雨荷,是世居湖畔的一
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当夏雨荷知道这是皇帝造访时,更是受宠若惊,她对乾隆皇帝是十分崇拜的。
帝也在湖畔暂住,他们吟诗做画,抚琴弈棋,荡舟游湖,赏荷观雨,其乐陶陶,一来二往,便双双坠入爱河。
至,二人在雨荷厅内,听雨打荷叶如珍珠落玉盘,湖上烟雨朦胧。如诗如画。夏雨荷亲手泡制了荷花茶献给乾隆品尝。这荷
花茶是夏雨荷以鲜荷花瓣、嫩荷叶和莲子、冰糖等制成,非同一般。乾隆呷了一口,满口生香,赞叹不已,这是他从来没喝
过的好茶。他十分高兴,称赞夏雨荷慧心手巧,边将随身所带折扇铺在案头,攒笔蘸墨,勾皴点染,在扇上画成一幅‘烟雨图’,并题诗一首:
上写了古乐府诗一首,回赠乾隆,诗曰:
一年乾隆下江南,住在历下亭。傍晚正在亭外散步,被一阵悠扬的琴声所吸引,顿时兴致大增,便令船工撑船寻声找去,见
到夏女。两人一见钟情,月下论琴更是觉得相见甚晚。乾隆在济南住了廿几天,要去南巡,临行时在琴的背面写下"知音难
觅"四个字。并表示,公务办完自会来接夏女进京。
晚上夏女正在抚琴,见乾隆从湖上走来,便连忙起身去迎。门一开,一阵狂风涌了进来,把书吹翻,打倒烛台,烧着了古琴
。夏女急忙回身扑救,火被扑灭,但琴却被烧去一块。夏女抱琴痛哭,悲声惊动四邻。众人相劝,方止住哭声。离开乾隆的
岁月里,琴是夏女唯一的精神寄托。琴被烧,夏女精神崩毁,从此水米不进。不久便离开人世。死时身边仍抱着那张烧毁的
古琴。夏家在安葬夏女时要把古琴一起随葬。夏女的兄长提出还是保存起来的好。他说"如果皇帝想起我妹,派人来找,此琴
是唯一物证,好有个交待。"于是夏家便将琴珍藏起来。事隔百年,夏家一后代夏凤启在京为官,回家祭祖发现此琴,问祖人
留这做什么用,听完讲述,观琴背面"知音难觅"四字仍能辩清,甚是感慨。于是出资在夏女原住处修建"雨荷厅",在院内种
上这棵杜梨树。
偏爱;二是认为它花白如玉似雪,给人以高洁孤傲之感,和夏女的身世有几分相似。在种这棵树时,夏凤启买了一丈白绫,
并在上面写诗一首"夏女在唐无玉环,游龙千里求合欢。只因命薄无贵日,独留丽质在人间"。意思是说夏家女要是生在唐朝
就不会有杨玉环入宫的事了。但她没有杨玉环那份福气。这杜梨乃暗含"独丽"的意思。这是取杜梨的本意。夏凤启写好后用
白绫将琴包好埋于地下,种上这棵杜梨树。所以这棵杜梨虽有百年,但年年繁花似锦,一到秋天杜梨满枝,引来无数喜鹊,
想是乾隆皇帝接夏女回宫。”
这是关于“夏雨荷”和乾隆的传说故事,既然是传说,定有一些虚构的成分,但我相信大明湖畔一定有过这样一个夏姓的女子,和乾隆有过这样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关于杜梨树和雨荷厅的往事,我也确信是真的发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