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被妖魔化,是语文教育的悲哀
(2009-08-02 12:21:25)
标签:
杂谈 |
最近,从有些朋友的文章中看到这样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鲁迅先生已经被无情的妖魔化,成为广大青年学生阅读的三怕之一,成为学生的头疼之一震惊之余,我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一个有正义、有良心的文学大师被彻底曲解了,成了另类,我很是愤怒和痛心。实际上,鲁迅先生被中学生妖魔化,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这是我们语文教育的极大悲哀,更是我们教育的失败。
鲁迅先生为何被中学生妖魔化?实际上存在一个对鲁迅先生和其作品正确认识的问题。造成鲁迅作品被妖魔化的原因,具体有如下几点:
一、如何看待鲁迅作品中的难点?鲁迅先生的作品有一定的难度,这是事实。首先,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是民国初期,正是提倡白话文,摒弃文言文的转型时期,由文言向白话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鲁迅先生的语言并不是全部的纯白话,中间也夹杂个别的文言语句、词语。所以,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第二,鲁迅先生的作品中还有个别的生僻字,理解起来也有点费事。这些语言方面的问题,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有些人就是紧紧抓住这个小辫子不放,无限夸大,这很不正常,很不应该。
二、鲁迅先生所反映的问题,大多是关于当时国民劣根性和愚昧落后的思想的,鲁迅先生对此很痛心,很愤怒,所以有时看起来比较严肃深沉,气氛有些凝重压抑。由于鲁迅先生作品主题严肃,常常给人一种错觉:鲁迅先生的文章不够活泼,理解困难。
三、鲁迅先生的大多数作品都讲一些道理,由于时代的需要,这些道理并不直言,寓意深刻,含蓄艰涩,所以理解起来看似也有一定的难度。
四、鲁迅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时代稍微远一些,有些文章的时代背景学生可能不是很清楚,所以学生阅读理解有一定的障碍。
五、有些文章的个别方面,受教师水平、知识的影响,教师曲解、肢解鲁迅先生的作品,无形之中给学生的二次理解带来了麻烦,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错觉。
由于这些原因,有些人就过度夸张鲁迅作品的难度,有的教师甚至在学习鲁迅作品时,就先给学生敲警钟,渲染鲁迅作品的特殊,在学生心目中留下了特殊的印象:鲁迅作品重要,但是难度大,理解不易。因此,有的学生就视鲁迅作品为畏途,甚至妖魔化鲁迅先生和他的作品。这是很不负责任的,也对不起鲁迅先生,这是对鲁迅先生的极大不公。
正确对待鲁迅作品,正确对待鲁迅先生,需要我们走进鲁迅,更多的了解研究鲁迅。
第一、鲁迅先生是五四时期最早提倡写白话文的学者,也是最早实践写白话文的作家,他的《狂人日记》就是现代最早用白话文写的小说。鲁迅先生大胆尝试白话文,运用白话文,是现代白话文写作的先驱。当然,受当时认识和社会的影响,他的白话病并不那么纯粹和彻底,和当代白话文有一定的区别。
第二,鲁迅先生所反映的内容深刻,主题严肃,但形式活泼,语言更是鲜活,既有时代气息,还有长久的生命力。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百草园、社戏是那么迷人,鲁迅笔下的人物更是形象鲜明,特点突出,象藤野先生、杨二嫂、闰土、孔乙己等,读后让人终生难忘。鲁迅先生的作品,实际上对当时社会状况的真实描摹。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缩影,简直就是原生态的社会生活。认识鲁迅作品的语言、形式,对了解鲁迅十分重要。可是,有些人只是看到了鲁迅作品中个别语句的深奥和艰涩,根本不从整体上把握鲁迅先生的作品,享受鲁迅先生作品无穷的魅力。以为鲁迅作品句句深奥,句句难懂,那是错误的,也是对鲁迅作品的误解。
第三,以一颗平常心看待鲁迅先生。长期以来,由于鲁迅先生的特殊历史地位和作用,鲁迅先生被彻底神化,已经走向了神坛。还原鲁迅,给学生一个真实的鲁迅,对了解鲁迅和他的作品意义重大。
鲁迅先生热爱生活,感情丰富,深爱着广大民众。从自己的学生,到社会底层的人力车夫;从小时同伴,到自己的老师、同事;从一般朋友,到自己的知己;从个人,到民族国家。鲁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爱着每一个人。他的朋友最多,他的立场最坚定,他的眼睛最明亮,所以他去世的时候,人们把“民族魂”的旗子覆盖在他的灵柩上,他就是中国的托尔斯泰。
“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不是写给别人的,这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一个了不起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能“俯首”,能“甘为”,能“为孺子牛”,这是什么境界?这是什么思想?
而对待敌人、反动派,鲁迅又是“横眉冷对”,用自己的笔去无情揭露、批判。
看似不苟言笑的鲁迅先生,实际内心有一团火,他在不停的思索未来,他心忧天下。可是,面对愚昧麻木的国民,面对病态腐烂的社会,鲁迅先生高兴不起来,笑不起来,他很痛苦,很郁闷。所以,我们从一些画面,看到的是深沉的鲁迅,严肃的鲁迅,外表冷酷的鲁迅。“横眉冷对”的不是人民大众,是那个黑暗的社会,是各种敌人。
就是一个这样的伟人,因为我们的无知,竟然被大大丑化了,妖魔化了。有的人甚至是恶意败坏、破坏鲁迅先生的光辉形象,我们怎么能接受呢?
让鲁迅先生走下神坛,还原一个真实的鲁迅,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为了鲁迅先生作品不被恶意曲解,就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全面科学的了解鲁迅先生,还鲁迅先生在中学生中的本来面目。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正确科学的宣传鲁迅先生,让学生热爱鲁迅,喜欢鲁迅先生的作品,不能让学生惧怕鲁迅作品,躲避鲁迅作品,甚至是仇视鲁迅作品,就需要我们下大功夫,把鲁迅作品理解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