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题论文: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2010-07-18 13:48:38)
课题论文: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摘要】  幼儿美术教育是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幼儿素质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时期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期,是实施创造教育的最佳时期。而美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不仅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幼儿的年龄为培养创造性表现能力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至关重要的,让幼儿通过动手动脑,使教、学、做有机地结合起来。那如何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呢?针对这一问题,我从培养幼儿兴趣、启发创作、丰富幼儿的知识这几个方面为着入口,把握美术教学中的尺度,进行有机的渗透,以此来促进幼儿的创造力的培养。

【关键词】  美术  创造力  培养  幼儿

幼儿美术教育是促进幼儿智力,审美和心灵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它在幼儿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美术教育能促进幼儿感知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丰富的情感;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培养幼儿丰富的艺术素养,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幼儿期是创造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心理学家把儿童的创造力描述为:回忆过去的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选择,重新组合,加工成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或创造新的产品的能力。幼儿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在表现活动中容易渗进自己的想法和想象,他们的行为没有像成人那样多的理性思考,往往爱加上自己的主观想象,喜欢夸张新奇的事物。

美术如同音乐、语言一样,是人类表达情意和交流经验的一种形式。古往今来,有很多教育家重视美术教学的研究和探索。我国教育家陈鹤琴曾经概括指出:“美术对儿童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是儿童生来就喜欢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心理直接去满足他们的欲望,间接的去丰富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兴趣,并使他们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在工作中,要注意各种形式的美术教学。不仅要让幼儿提高美术水平,而且在幼儿创造力上要下苦功夫。创造力是人们充分调动和运用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在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发现某种相似或共同之处的能力,是一种超越于实用功利目的之上的精神活动。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黄金时期。幼儿具有创造力的萌芽,他们的创造力具有不自觉性、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强等特点,利用他们的可塑性对他们进行早期教育,使其创造力趋向自觉、稳定,让其处于萌芽状态的创造力得到发展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在美术活动中,丰富幼儿领域。创造力是人们充分调动和运用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在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发现某种相似或共同之处的能力,是一种超越于实用功利目的之上的精神活动。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黄金时期。幼儿具有创造力的萌芽,他们的创造力具有不自觉性、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强等特点,利用他们的可塑性对他们进行早期教育,使其创造力趋向自觉、稳定,让其处于萌芽状态的创造力得到发展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在美术活动中,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情感、想象力、幽默感,对于发展其创造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创造力呢?

一、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

陶行知先生指出:治学以兴趣为主,幼儿学画跟学其它知识一样,与兴趣有密切关系。只有孩子们喜欢的、感兴趣的,幼儿就会主动积极地去学、做,成为学习的主人。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题材、内容,使幼儿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是发展幼儿创造性的表现自我的关键。

如:大班朱何红美工《书签》这一课,她运用了PPt演示让幼儿清楚的欣赏到图片,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又如:中班高建飞老师的美工《吹画梅花》一课中,该教师运用了兴趣导入法,把自己吹画的过程拍下来,利用观看影片,来吸引住幼儿的注意力。教师让幼儿边看边讲解制作方法,有利于幼儿容易理解,容易学习。帮助自己解决了平面示范的难度。不但能激发幼儿的美术兴趣,还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才会使幼儿更加专注地参与活动中,也能积极投入到美术活动中。

二、启发幼儿的想象,激发幼儿创作热情

皮亚杰说过:“儿童不能像成年人那样有效的满足他个人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平衡,他具有一个可资利用的活动领域,在这领域中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恰恰相反,却使现实被他同化,这样的活动领域便是游戏。儿童进行的游戏很多,美术也是这种游戏的一种方式。”

如:小班谢娇凤老师的美工活动《美丽的花》,在教学中主要是让幼儿学习折花,怎样才能让幼儿容易学习并掌握这个基本的折法与创作的欲望呢?该教师在课前花了一点时间考虑过这个问题,她就运用了儿歌,使整堂课不枯燥乏味,让幼儿获得新奇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创造的愿望。帮助幼儿在练习操作活动中掌握折纸的技能技巧。还如:在这次教研活动中,大班朱何红老师的美工活动《书签》一课中,第一个环节导入的最后,她问小朋友:“你能设计什么样的书签?”这一句话能拓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放在第二个环节“欣赏书签”的前面很恰当,很合理,连接也很自然。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设计,启发幼儿的创作力,幼儿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幼儿的这种情感体验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生活经验,很大程度上来自想象空间。这时教师再利用ppt观看形状不一样的图片:有爱心,有树叶形状的。有蝴蝶形状的……通过幼儿的回忆再呈现作品来观察,利用多媒体手段提供他们欣赏各种各类的书签再总结归纳,使孩子了解到各式各样的书签之间的不同,但又有着共同的规律。利用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按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一张张关于书签的作品。结果教师将会发现,孩子们制作出了各种款式不一的书签,可能有人会说“怎么会有这样的书签”那又怎样!不是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嘛: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在这基础上,教师再可以请幼儿在自己制作的这张书签上进行添画,孩子们会更加兴致勃勃。满足幼儿的想象愿望,更进一步激发幼儿制作兴趣的灵感。孩子们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参与活动,不仅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进了他们智慧发展,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

三、丰富幼儿的知识

美术是一门视觉性的艺术,不仅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幼儿的年龄为培养创造性表现能力提供了可能性。它要有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来唤起幼儿敞开心灵的大门,不能有强制性。要想让幼儿画出丰富多彩,充满童趣的画,必须丰富幼儿的知识,那么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陶行知老先生指出:以宇宙为教室,奉自然为宗师。陈鹤琴先生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因此,在美术活动中,应带孩子去大自然中感受,做到情意合一。感知是认识的起点,观察是创造的源泉。幼儿的知识和能力是由经验中来的,特别是美术活动更离不开幼儿的直接经验,他们的美术内容来源于自然,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所以我们经常组织孩子外出春秋游、参观,吃完午餐还经常到幼儿园内散步,多让幼儿走出封闭的教室,步入大自然,使幼儿更多地接触大自然,尽情地观察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风光,进而引导幼儿观察、认识、了解大自然,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知识,充实幼儿的头脑。让幼儿去获得很丰富的直接经验,去描述一下大自然。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也有一句名言:“自然总是美的”。自然界的景千姿百态、斑驳陆离、纷繁变换、美不胜收。大自然是幼儿美术活动的最好课堂,欣赏大自然的景物为幼儿开启了想象的大门,发现了美、创造了美。

四、在教学中把握尺度,有机渗透

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必须以其身心发展的规律为依据,忽视幼儿创造力的萌芽,必将导致对他们潜能的巨大浪费,而若拔苗助长,则欲速不达。所以,我们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就应遵循幼儿创造力发展的规律,在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活动中让幼儿尽可能充分地得以发展。因此,教师对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应及时地给予启发、引导,但也必须做到因人而异,适度引导。如一节中班美工活动《风车》中,第三个环节幼儿制作开始时,教师领折步骤,第二步示范……整堂课中特别是在幼儿制作当中,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整个过程都在教师的包办下进行完成的,造就了幼儿不用思考、尝试、依赖的习惯。教师应把握好尺度,该放手的时候就要让幼儿去尝试,教师只有在适当的时候进行适当的引导,这样幼儿才能得到最大的发展。这样以后幼儿遇到难题也就会自己学会处理。相信如果这个过程中,教师发现孩子不敢说不敢问,而直接讲解,那会是多么的枯燥啊,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与适当的帮助,而不是全部包办。

在小班费玲芳老师的美工《盒画》教学中,我发现有一个小朋友在作画时,漠然置之,无从下笔。老师在指导中也发现些事,见此教师就鼓励他任意在盒子上画物,孩子就在盒子上画了一个圆,教师立即启发孩子,孩子受到启发后很快能在盒子上添画。教师既没有要求幼儿画什么,也没有帮助幼儿代笔,而是运用“不教善教”的教法,不断启发引导,增强幼儿绘画的自信心,发掘出幼儿绘画的潜能,提高幼儿的想象创造能力,使幼儿从想不到、画不出到想得多、画得好。

当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画好后,即使这画画的很难看,幼儿也很高兴,希望与他人共享这份喜悦,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补强法则”的及时运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它能极大的保护幼儿的创作欲望,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树立信心。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告诉我们:当教师对孩子保有殷切希望时,孩子会不知不觉的变好;当教师对孩子失去信心时,孩子也往往会越变越坏。所以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评价幼儿的作品,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利用,要理解童心,从儿童的角度去欣赏,不追求完美,应注意发现画面上每一根线条、图形、色彩能传达的幼儿的思想和情感,赞赏幼儿的点点滴滴的创造,并能发现孩子每一次的闪光点,教师的每一次发现都将成为幼儿下一次的起步点。评价时,先让幼儿说出所画的内容,教师认真倾听,多肯定,鼓励幼儿可贵的创作勇气,让幼儿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为以后的创作树立自信心。

总之,美术是幼儿表现自我,创造世界的一种有效语言,是公认的“无错误”的学科。美术应该是真正的自主活动。“学习和掌握简单的美术活动知识、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表现力,使幼儿萌发审美情趣。”在美术活动中,幼儿既动手,又动脑,使教、学、做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创造意识,创造才能的一种教学手段。我们力求做到:有意的创设,有度的引导,有机的渗透,就能点燃幼儿智慧创造的火把。

 

参 考 文 献

1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南师大出版社。

2 《浅谈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教育》,中国少儿美术教育网。

3 《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中国少儿美术教育网。

4 《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浙江教育出版社。

5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林玲

                                                       2010.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亲近大自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