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LifeisAnalog
LifeisAnalog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264
  • 关注人气:14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和孤独

(2023-08-05 10:04:27)
分类: 个人日记
今天早晨我起来,米飒已经做好了早饭,我就在家里吃。和她闲聊,说起纸质书阅读。她说,闺蜜以前都是泡省图的人,就是在省图书馆阅览室找个座位读书消磨几个小时的人,或者说就是相当有格调的人,现在,竟然一本纸质书都不读了。米飒和她聊起余华,她也仅是知道活着,第七天,也仅仅是手机上瞄了一眼。米飒感慨,这都怎么了?一个国家,如果读书的人越来越稀罕,多么可怕啊。
我理解米飒,她其实是想和她心目中比较有格调的闺蜜,聊聊她最近看的书,得到的结果却是失望。我也有同感,搜遍周边的“朋友”,谁在看纸质书呢?前些日子,耿英三送给我一本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算是我知道的仍在读书的人,其余的,还有吗?我和米飒一样,突然感到特别孤单。
我给米飒讲了个事儿。前两天我坐地铁,没有座位,只发现一块空地,有个年轻人坐在地上看手机,边上还有地方可以坐下。我就不顾好看不好看,席地而坐了。背靠在车厢,双腿弓着,正好把书摆在膝盖上,戴上老花镜,在地铁车厢里美好灯光照耀下,舒舒服服开始读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正看得带劲,边上的年轻人问我:“你看的是细雨中呼喊吗?”我扭头看他,他一脸虔诚,期待着我的回答。我说是啊是啊,你怎么知道的?他说:“我看见书里的人名了。”原来,我一席地而坐看书,就引起他的注意了,扫一眼我的书页内容,就知道了。
我看一会儿,他问一句,我就合上书,和他聊几句。然后沉默,我继续打开书看。过不一会儿,他又问些问题,我们就再聊一会儿。说起余华的其他作品,说起莫言,贾平凹,刘震云,我突然发现,年轻人并不都是我心中想象的手机的奴隶,也有像这个小伙子这样的。很显然,他是这个年龄段里读纸质书的另类。
他是外地来西安旅游的。他身边没有同伴。这让我想起我一个人从厦门到泉州的一个人的旅行。再看车厢里乌泱泱一片的外地游客,叽叽喳喳的外地方言,我突然看见了人的区别。
我猜他与我一样,是孤独的。但我的孤独是假的,因为有米飒在,我就永远不会孤独。我太幸运了,只要有一个米飒能说话,能沟通能分享,就不算孤独。我的脑中出现了两个人,苏宇和孙光林,他们各自在街上一个人独行的时候,似乎与眼前这个年轻人很像。我发现只有孤独的人,才有可能是王小波说的特立独行的猪。
到纺织城了,虽然我和年轻人都换乘6号线,但抢座位让我们抛弃了对方各自冲向了不同的车厢。到现在,那年轻人的脸是什么样,我都模糊了。但我没有忘记这个年轻人。我相信,他也不会忘记我的。
说起孤独,从表象看我不是一个孤独的人。在江湖里我还是一个极为豪放的,有号召力的,爽朗大方的大哥形象。但我知道,我就像一个内心怯弱的极品美女一般,当人人都想与我搭讪的时候,我在内心却拒绝着对方。这种反差,让我的世界一直在阳光和极度黑暗中交替。
所以我更愿意,没事的时候和米飒在一起,我们闲聊或者激动地分享,或者我一个人静静的。我对参加大型社交活动,充满着驾驭的自信,却内心极度抗拒这种活动。这不眼瞅着10号就要出发去哈尔滨了,我迟迟不订票,还是在等着一个强烈的机会,或者有一个强烈的理由,说不能开会去了。我懒得和乌泱泱人众说三道四展示我的社交能力。
前两天我和米飒已经初步商量好放弃开会了,因为刚好和儿子回家的日子重合。儿子来电话说了他的行程,早到了一天,迟走了几天,我们有都在西安的机会了。于是这个理由也不存在了。还是去开会吧,好歹西北区也就是我一个重要人物了,至少面子上是这样的。昨晚把来回机票都订了,石头落地了。
今天是电赛最后一天,难得偷闲片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23年08月01日
后一篇:2023年08月05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