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科技 |
文/海峰看科技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交互的方式与媒介都在发生着改变。早先,人们是“从前书信很慢,车马很远,一生只爱一个人。”再到100多年前,身在纽约的贝尔将一声“喂,芝加哥!”沿着电话线传至远方的听筒,实时、跨越空间的沟通宣告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出现更是带来信息大爆炸,多元的虚拟世界充满魅力。当下“第一屏”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我们能够享受更便捷、沉浸式的“冲浪体验”。
交互方式的升级,的确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人与人距离更近。同时,我们的注意力也从物理世界被逐渐剥离,更多地聚焦在了虚拟世界中。
底层技术日渐成熟、终端设备日新月异,给了我们将梦想照进现实的底气:完全沉浸的虚拟世界是什么样子?元宇宙(Metaverse),诞生于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中的一个概念,再度回到人们视野。
“元宇宙”可谓是火爆了最近的科技圈。国外有腾讯参与投资的在线游戏创作平台Robolox,把元宇宙写进招股书里,成为“元宇宙第一股”;近日,扎克伯格宣布将Facebook更名为Meta,表明布局元宇宙的决心。网友调侃:“‘脸’都不要了,唯爱元宇宙。”国内的科技公司对元宇宙也是趋之若鹜。今年4月,字节跳动投资了元宇宙概念公司“代码乾坤”;网易也申请注册了“网易元宇宙”、“雷火元宇宙”、“伏羲元宇宙”等商标。资本也对元宇宙报以积极态度:彭博行业研究报告预计元宇宙将在2024年达到8000亿美元市场规模;普华永道预计元宇宙市场规模在2030年将达到1.5万亿美元。
“香饽饽”元宇宙到底为何物?有意思的是,目前就如何定义、阐释元宇宙,还处在“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阶段。无论国内外,科技企业们对元宇宙似乎达成了一些共识:元宇宙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形态。同样也有着不同的期许,具体的内容、形态,众说纷纭:VR、AR、区块链、数字孪生、NFT,包罗万象但貌似没有成型的体系。
那么,究竟什么是元宇宙?
11月2日,《海峰看科技》来到百度举办的“AI呀,我去!”第三期科技沙龙——元宇宙大爆炸。百度副总裁马杰分享了他对于元宇宙的看法。
火热之下需要冷静和务实
马杰首先分享了他对元宇宙的解读:元宇宙本质上是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数字化过程,需要对内容生产、经济系统、用户体验以及实体世界内容等进行大量改造。但元宇宙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是在共享的基础设施、标准及协议的支撑下,由众多工具、平台不断融合、进化而最终成形。元宇宙将成为平行于现实世界的人类第二空间。很多人会把VR和元宇宙等同起来,马杰认为,VR是当前进入元宇宙的第一入口,VR也将成为元宇宙的Killer App(杀手级应用)。而不论是手机、VR还是XR,交互方式的创新也将决定元宇宙所带来的变革。
“现在我们正在走向预期的顶点,在明年的下半年或者后年,我相信泡沫一定会破灭。”马杰在谈及Gartner元宇宙技术成熟度曲线时表示,“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谁有什么样的底牌,有什么样的底裤。正因为元宇宙现在最火热,所以它最需要冷静和务实。”
马杰认为,真正的元宇宙应当具备八个基本特征:个体层面,用户拥有虚拟世界的唯一身份,可以在平行于现世界的社交网络和社交玩法中交朋友;技术层面,元宇宙应当具备沉浸感、低延迟、随地、多元化的特征;社会层面,人们最终在元宇宙中构建经济系统、形成人类文明新载体。
“元宇宙是在一个共享基础设施标准协议的支撑下,有众多的工具和平台不断融合进化而形成,所以它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马杰幽默地表示,“集不齐龙珠,也可以先召唤一个小神龙。”尽管实现完全体的元宇宙道阻且长,但可以先落地一些应用。
元宇宙实现还需翻过三座大山
在马杰看来,想要元宇宙成为现实,就需要解决最棘手的三个技术问题。
问题一:实时高刷的沉浸式体验画面效果
近几年,《头号玩家》、《阿丽塔》等3D科幻电影,以及充满未来科技感的游戏《赛博朋克2077》,都因为极佳的画质掀起热潮。不过,《赛博朋克2077》光制作就耗时8年,虽然经过长周期的制作,但它和3D电影的画面还存在着很大差距。游戏和电影的画面呈现的差异,体现在每帧的算力上,相差数千万倍左右,而VR需要的算力远远大于电影画面。马杰认为,短期内,问题的解决可能不在于硬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主要在于云技术的应用,其核心逻辑是实现运算和显示的分离。马杰表示:“云一定是未来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在我们所看到电影的高清画质也都是放在云上渲染出来的。”在这一领域,包括ARM云、边缘计算在内的百度智能云将成为助力其落地的重要基础设施。
问题二:算力之外,同一空间内的多人交互也需要算法支持
元宇宙的概念想要成真,涉及到的不仅是画面,还要解决多人互动的诉求。不同于传统的网络游戏、在线会议,元宇宙的高实时性、高互动性和高沉浸感要求虚拟空间需要能够容纳数以万计、甚至数以亿计的用户实现同时交流。以举办一场十万人规模的是虚拟演唱会为例,基于远近距离的多人语音交互、众多用户相互动作的动态捕捉和实时呈现、及由此带来的海量运算量所引发的高渲染、低延时问题,均是目前业界需要平衡的挑战。“所以在未来几年,(算力)引擎技术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或者说必须要有很大的发展,才能跟元宇宙一起前进。”马杰强调。
问题三:高成本的VR内容生产导致无法形成生态闭环
活动上,马杰分析了几年前被认为是风口的VR没有成功的原因:除了技术成熟度待提高,还缺乏内容生态层面的良性构建。尽管VR或是元宇宙需要第一方厂商、第二方厂商首先去推动产业的成熟,但市场的壮大仍然需要广大第三方UGC内容创业者们的支持。而在这一方面,其核心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内容的快速生产。
百度依托包括智能视觉、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在内的百度一系列领先的AI能力,借助百度推出的VR内容平台、VR交互平台,元宇宙世界内容的制作成本将迎来大幅的降低,并推动硬件消费体验的升级和内容生产效率的提升。百度也愿意与客户、开发者、用户一起,打造身份认同、经济繁荣、跨越虚拟与现实、长期在线的多人互动元宇宙世界,助力新应用场景的开拓。
元宇宙还很远?百度在基建路上
“要想富,先修路”,是前人通过实践证实的道理。想要建好元宇宙这座“罗马城”,靠一天之功是不可能实现的。马杰分享了他十分认可的一段话:“一项重要技术成果的成熟应用,离不开大量基础设施的提前布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为互联网技术成熟铺平了道路。元宇宙的完善同样需要众多技术环节的长期建设。”
那么百度要如何构建他们的元宇宙,在元宇宙建设中扮演何种角色?马杰给出的答案是“平台搭建者”。百度将持续为合作伙伴提供基础设施支撑,做好元宇宙的新基建。由百度大脑、百度智能云、小度生态、百度地图、AR/VR、搜索服务、开发者生态等构成的百度能力矩阵是百度已经具备、相对成熟的能力,未来将移植这些能力到元宇宙中。百度还开放VR内容平台和VR交互平台,为宇宙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力量
新基建路漫漫,百度已经出发。从DEF CON CHINA Party到百度世界大会设立VR会场,甚至与冯唐合作VR艺术展。虽然技术上还尚未完善,但百度在元宇宙的探索已经涵盖会议会展、工业应用、教育文娱等领域。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元宇宙终点在何方?
相信关于元宇宙的谈论仍将持续,短期内科技企业们会不断探寻元宇宙的终点究竟在何方?它会是后互联网的起点?亦或是人类最后文明的跃迁?
“元宇宙是一种未来,一种很大程度上会实现的未来,而现在正是一个可以占据主动权的最佳时机。”马杰说,但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它,还需要整个社会的有机配合,无论是科技公司、内容公司还是资本,都需要从底层技术出发,找到内容生态系统的突破口。
马杰还强调:“我们认为元宇宙代表或者有可能代表下一代互联网,它也包括我们对前沿技术的主导权,也包括对于网络空间一些制度安排的公平性。元宇宙也一定会有这种争论:什么样的世界,什么样的开放空间,什么样的伦理道德观以及什么样的法制。所以我觉得元宇宙里面也需要有我们的中国声音。”
“High Tech,Low Life”(高科技,低生活)的“赛博朋克”一族认为,科技的进步不仅不会有益于人类社会,反而会造成社会秩序的崩塌,元宇宙的末路也不过如此。马杰却不这么认为,他相信“High Tech,better Life”(高科技,好生活)“不论是元宇宙的技术,还是AI的技术,每一项技术都必将给我们带来一个更好的生活,造福我们人类的社会。”马杰在演讲最后坚定地讲到。
(作者,徐春阳;编审,黄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