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华为2021上半年财报,看华为如何有质量地活下来

(2021-08-06 17:54:29)
标签:

华为

分类: 科技

文/黄海峰

在外部四轮打击后,华为这家公司可谓承担重压前行。2021年,被认为是华为生死存亡的关键年份。就在8月6日,华为发布2021年上半年财报,宣布实现销售收入3204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率9.8%。

华为今年上半年总销售收入,同比去年(4540亿元)下降约29%。其运营商业务今年收入为1369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159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2%;企业业务收入为429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3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2%;消费者业务为 1357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255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6.9%。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消费者业务受外部影响,但运营商和企业业务仍将稳健增长。未来五年战略目标:通过为客户及伙伴创造价值,有质量地活下来。

我们从财报数据来看,华为整体经营结果符合业界预期。尽管华为上半年收入同比有一定降低,但多个主营业务依然保持了发展姿态。

运营商业务:西边不亮东边亮

据财报显示,运营商业务收入为1369亿元,相比2019年及2020年,基本保持稳定,营收占比略有提升。

虽然在欧美一些国际市场,因为他国捣乱,华为运营商业务销售有所下降。但我们看到,依然有大量运营商选择华为通信设备和服务。

尤其在中国,2021年我国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丰富应用场景。受益于我国5G及千兆网络等新基建的发力,华为在国内市场依然取得不错成绩。

企业业务:乘数字化东风扶摇直上

据财报显示,企业业务收入为429亿元,相比2019年及2020年,不论是收入数据,还是营收占比都有提升。

其实早在2020年华为年度财报中,华为企业业务就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今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明确指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笔者认为,随着政府及企业数字化转型,将为华为企业业务带来更大的发展市场。未来企业业务在华为营收中的占比将会继续提升。

消费者业务:虽下跌,但符合预期

从发布的财报数据来看,消费者业务收入为 1357亿元,相比2019年及2020年,不论是收入还是占比均出现下跌。但这种下跌,是在华为手机业务受到多轮打击后被动出现的情况,已被市场预测到。

一方面,去年底,华为不仅出售了荣耀品牌,其自身手机业务也因为供应链问题并不好过。据IDC发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华为已跌出市场前五。另据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华为手机出货量下跌18%,全球市场占有率仅剩4%。

另一方面,虽然华为在PC、IoT、智能汽车等全场景业务中增长较快,但由于这些业务体量较小,带来的收入增长有限。

云业务加速前行:未来或可独当一面

华为云业务是华为新的战略方向,今年华为将原Cloud&AI BG(云与计算BG)撤销,原服务器、数据存储和机器视觉产品线等部门整建制划归到网络产品与解决方案部,将云业务独立,任命华为轮值董事长之一的徐直军担任华为云业务董事长,余承东担任华为云CEO。

据华为2020年财报显示,云业务增速达168%,收入数百亿元。但相比华为三大传统支柱业务,华为云业务想要独当一面,依然需要时间。

观察:被捆住双脚的华为,未来怎么走?

华为未来怎么走,是大家关心的。徐直军说,华为未来五年战略目标,是通过为客户及伙伴创造价值,有质量地活下来。

《海峰看科技》认为,华为消费者业务挑战巨大,但华为会继续发力手机业务(最近就发布了P50系列,传5G版本Mate50也在路上),不会放弃投入芯片设计,并联合国内产业链,解决芯片制造等供应链问题。

而且,华为在智能手表、PC、智慧屏、IoT、智能汽车等全场景产品上将继续发力。此外,华为还将继续发力鸿蒙,构建基于鸿蒙的智慧生态。

在运营商方面,华为将发力5.5G、千兆光宽(F5G)、智能IP、数字能源、运营商数字服务等业务,助力运营商推动5GtoC和toB业务规模发展。

在企业业务方面,华为将发力数字政府、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金融、智慧教育等场景,助力更多城市和行业建设“智能体”。未来华为政企业务大有可为。

我们看到,华为对云与计算还将继续投入,重视技术创新和生态建设,尤其是基于ARM的鲲鹏(服务器)和昇腾(AI)生态建设。

“面对挑战,全体华为员工都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力量,感谢他们的付出。华为依然坚信数字技术的创新,可以为人类社会面临的新问题带来新的解决方案,通过产品和技术创新,帮助推动低碳社会,智能社会的到来。”面对未来,徐直军如此表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