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加速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释放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新动能

标签:
华为 |
分类: 科技 |
今日之河北,省界大致与战国时期燕、赵二国疆界相合。自古燕赵之地就夹杂在中原农耕文化与关外游牧文化之间,故地人民时刻提防着彪悍游牧名族的南移。因此,才有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说法。
河北的朋友给人除了为人慷慨的印象,还有低调务实。要知道,“实事求是”一词就发源于河北沧州。正因河北人的务实性格,地理上又与北京、天津自成一体,让河北在新一轮数字经济布局中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经济地位也日益凸显。
2019年,京津冀三地地区生产总值合计84580.08亿元,占全国的8.5%,成为广东、江苏之后的“第三极”。那么,处于新基建和双循环的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河北如何抓住新一轮科技创新红利,实现数字经济再进一步?
乘借京津冀一体化东风,河北释放数字经济协同新动能
早在2019年,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报告》中提到,作为京津冀一体化的引领者,北京通过资本辐射、产业驱动起到龙头作用;天津作为协同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加速京津冀地区数据资源对接、数据企业合作和数据园区共建;河北则作为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乘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北京冬奥会筹办等重大战略东风,迎来数字经济发展机遇。
截至2019年底,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成效显著,张家口、承德、廊坊等大数据示范区初步建成,在线运营服务器规模突破120万台;互联网与各行业、各领域深度融合,155家企业成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国家试点;累计培育企业级、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4家,中信戴卡、河钢集团、凌云工业等企业积极建设数字化车间,开展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
在政府层面,河北省全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程成效初显,政务云实现了由单云平台向多云平台的迈进,已有64个部门的350多个应用系统实现云上部署,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和“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冀时办”正式上线运行,全省社保查询缴费、医保查询缴费、水电暖气缴费等近300项高频应用实现“指尖办”。河北旅游大数据中心和应急指挥平台顺利运行,省、市及重点旅游县旅游数据纵向共享进程加快。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经成为“新石油”。数据驱动下,数字经济正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河北省数字经济增加值超过1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过30%。
河北加速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排除数字经济发展后顾之忧
然而,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河北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位仅排全国第十。在《中国新基建竞争力指数白皮书(2020)》中,河北更以78.6位列全国第九、东部第八,新基建整体水平偏低,成为制约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障碍。
就此问题,8月21日,河北省政协组织举办了以“加快发展我省数字经济”为主题的专题协商会,省政协委员、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企业代表就数字化时代“数据碎片化”,以及政府和企业内部广泛存在的“信息孤岛”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交流,并致力于找到解决方法。
总结来说,政府部门间普遍存在业务壁垒。不同部门、不同业务线多少会存在数据使用权限等问题,特别是政府部门存在严重的数据条块分割,跨部门数据汇聚和共享困难。某些部门将数据视为内部资产、权属所在以及业务创新的机会点,导致共享数据意愿不高。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由于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以及看重短期投资回报率,致使各种异构软硬件系统广泛存在,从而形成“数据孤岛”和“业务孤岛”。同时传统IT系统的紧耦合架构,使得IT基础设备普遍存在大量的低效、异构和分散的存储系统,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面对数据量的快速增长,企业数据存储利用率极低。
针对数据应用挑战,河北省政协委员王素贞建议,应加快省级新型大数据中心建设,并将其列入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重大工程,科学规划重点推进。完善全省统一的政务数据信息平台,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向社会公开相关数据,鼓励企业深入分析数据资源,加工开发产品,直至形成产业链。处理好“开放”和“安全”的关系,加快数据安全体系建设和完善,才能为数字经济发展排除后顾之忧。
创新数据基础设施峰会,为河北数字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释放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北京冬奥会筹办提供的巨大发展势能,加快河北数字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今年4月22日,河北省政府印发了《河北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以下称“规划”),从建设雄安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推动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创新发展、打造一批特色鲜明重点园区3个方面,统筹规划了全省数字经济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
该规划提到,河北要提升数据应用的三大能力,包括提升数据资源存储和交易能力,提升数据汇聚计算能力以及提升数据创新应用能力。到2022年,河北大数据创新应用体系基本形成,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服务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信息化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建成一批包容性强、适应性广、政策环境优的数字场景应用市场,基本形成以大数据产业、制造业数字化、服务业数字化、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撑的数字经济发展格局。
到2025年,河北全省数字技术融合创新及信息产业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0亿,产业数字化进入全面扩张期,两化融合指数达到94,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基本建成全国的数字产业化发展新兴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服务业融合发展先行区。
河北省政府以及河北各行业企业,应该如何更高效、低成本、安全地落地该规划?在推动河北数字经济生态发展进程中,华为坚守数字化“黑土地”的产业定位,为数字经济构建 “数据底座”,并携手合作伙伴,面向各个行业打造了数据基础设施集成解决方案,以适应各产业升级需求,为城市数字升级提供坚实“数据底基”。
华为数据存储与机器视觉产品线,围绕数据“采集-存储-计算-管理-应用”全生命周期的生态战略与OceanStor存储、华为HoloSens机器视觉、华为IdeaHub三大解决方案,构建了面向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和数据管理的全面能力,希望与携手河北各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构建融合、智能、开放的数据基础设施,帮助企业解决数据管理难题,助力河北数字经济发展。
2020年9月15日,将在河北沧州举办“2020创新数据基础设施峰会”。届时,来自政府、金融、安平、教育、医疗、交通、电力、运营商、制造、大企业、广电媒资等行业客户、产业合作伙伴、分销渠道,将分享各自在创新数据基础设施的实践经验,共话数字经济时代城市数字升级的方向与未来。
9月15日,河北沧州,与您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