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透过35个项目的决赛:看见5G+工业互联网的美好未来

(2020-08-28 21:05:21)
分类: 科技

文/黄海峰

最近总看到有一些日韩等企业将工厂搬到东南亚,一时间人们担心中国制造的未来。实际上,过分担心是多余的,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升级换代,而5G、AI、云等就是升级的“原材料”。

5G的最大价值是具有高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特性,将为传统制造赋能。而工业互联网被誉为新一代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如何才能推动5G与工业互联网两大技术融合?怎样助力5G+工业互联网使能千行百业?

笔者注意到,业界已连续举办两届5G应用征集大赛工业互联网专题赛,效果显著。2020年,第三届大赛如期而来——8月27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中国电信集团等承办的第三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工业互联网专题赛决赛举行。

据悉,今年互联网专题赛决共有35个项目成功入围决赛。经过激烈角逐,“华润水泥5G+工业互联网千万级商用项目”、“基于边缘云的星火有机硅5G智慧工厂应用”项目和“5G赋能,AI注智,助力批次为1柔性智能制造”项目获得一等奖。

与往年相比,本届比赛有哪些新亮点?5G+工业互联网产业目前现状如何,未来该如何前行?

前景广阔,正依靠赛事加速“绽放”

工业互联网是区域经济体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与实现途径,也是各国抢占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抓手。5G+工业互联网作为5G网络最具价值的应用场景,不仅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举措,更将推动制造业从传统的局部信息化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德勤咨询对全球5G TOP10价值行业分析中,工业制造位居榜首。中国信通院发布的《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预测2030年国内智能制造5G支出将达2000亿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也曾表示:“未来,超过八成的5G应用将来自工业互联网等垂直领域,因此工业互联网也为5G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因此,我国接连推出5G+工业互联网政策举措,如《“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今年初我国提出“新基建”计划,5G与工业互联网都是核心工程。

在此次大会上,中国电信集团政企客户事业部副总经理孙健表示,5G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正在赋予传统制造业新的智慧与新的活力,真正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升级转变。

但是,新技术的引入并非一帆风顺,在网络、平台、应用、终端等方面均有问题需要拉通解决,如何推动5G+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对此,孙健特别提到:“今年5G应用征集大赛工业互联网专题赛以赛促新、以赛育新,推动5G与工业互联网应用成熟落地、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产业界合作交流”

在今年6月大赛启动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表示,本届大赛将重点聚焦项目的实用性,加大对项目的落地实施和商用的实践情况的评估与考量,进一步推进5G应用落地推广。

可见,此次举办的相关赛事,犹如催化剂,加速5G+工业互联网方案在更多制造企业、更多场景真正落地。笔者通过回顾三年大赛变化,可以清晰的感受到5G+工业互联网的前进步伐。

2018年第一届5G应用创新大赛中,工业互联网领域项目数量占比并不高。2019年第二届5G应用创新大赛,全国共有3731个项目参赛,其中工业互联网领域项目数量大增,位于前列。特别是在获奖的前60各项目中,工业互联网领域项目占比最高。值得关注的是在一等奖中,共有10个项目,有6个来自工业相关领域。

来源:《5G应用创新发展白皮书——2019年第二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洞察》

2020年第三届5G应用创新大赛,5G工业互联网专题赛参赛作品从去年的180多个,增加到300个。此外,参赛作品所涉及的行业众多,有来自钢铁、水泥、化工、汽车、电子、电器、工程机械、纺织等工业细分领域。5G的价值场景、标杆项目越来越多。5G+工业互联网对智能制造发展的使能作用、催化效益开始显现。

以中国电信在5G工业互联网领域实践为例,携手华为等合作伙伴,中国电信已与国内众多工业标杆企业开展5G合作,包括海螺水泥、华润水泥、美的集团、吉利汽车、上海宝钢、三一重工、中建钢构、柳工集团、九牧厨卫、星火化工、杭州叉车等,共同探索5G工业互联网发展之路。

在此次工业互联网专题赛决赛现场,我们看到来自全国35个5G工业互联网决赛入围项目。笔者发现,这些项目都对各自产业带来较大改变,价值不小。

比如,5G+MDC工业互联网平台,从数据运营、安全运营、基础设施运营、应用运营四个维度建设运营评估体系,实现以数据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实现工厂质效运营,起到提质、降本、增效的作用。

5G+轻工业智造数字工厂项目通过5G网络,运用人工智能、机器视觉、工业机器人等核心技术,提高生产管理能力,降低原料损耗和人工成本。

而京东物流-5G智能无人仓端边云协同项目,通过机器人网联化和云端智能化,支持单体机器人设备的成本下降和规模化机器人的协同作业,提升智能无人仓市场竞争力。

此次专题赛,共邀请到11位专业评审,包括国资委、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以及海尔、蓝鲸科技、华为等单位的技术专家。经过激烈角逐,大赛共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以及最佳创新创意奖、最佳商业价值奖、最佳社会效益奖、最佳应用示范奖若干名。

深度思考:成绩与挑战并存

5G+工业互联网一路走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国建设“5G+工业互联网”项目已超过800个,预计到年底有望突破1500个。具体来看,一方面,具备区域行业影响力的平台超70个,国家级安全态势感知平台覆盖21个省市;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正逐步向非制造业垂直领域延伸。

据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发布《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白皮书(2020年)》显示,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将达到3.78 万亿元,占GDP的比重将升高至3.63%,带动就业人数达131.29万人。

我们欣喜地看到,业界坚定走在推进5G+工业互联网落地的道路上。在5G网络建设方面,三大电信运营商已部署超过40万个5G基站,今年将超过80万个。如中国电信,截至7月底,中国电信可用5G基站已超过20万个,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到今年9月,能够实现低时延的5G SA(独立组网),将正式商用。

运营商还制定了长远的5G+工业互联网战略规划。比如,中国电信早在去年10月就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开放平台。据悉,该平台由中国电信自主研发和运营,从工业数据采集、工业数据中台和工业数据应用三个层次为制造企业赋能,帮助政府和企业完成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数字化水平、打通数据孤岛,驱动数据高效流通。

中国电信副总经理陈忠岳曾介绍说,中国电信和各行业合作伙伴已开展了300多个工业互联网项目探索,超过10个省市建立了工业云平台,打造了30余个具备示范效应的行业标杆。

但5G+工业互联网前进道路也布满挑战。首先,面对复杂的工业需求,5G需要适应不同的工业场景,提供连接方案,标准化难度高。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副理事长张顺茂曾分析,当前工业制造领域使用的通信技术众多、各有不足且相对封闭,工业设备互联互通难,工厂内都很难形成一张可用的网,全球化的全程全网就更困难了。

其次,跨产业合作难。5G+工业互联网应用不是5G技术的单打独斗,需要结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AR/VR等新兴技术,并依靠跨领域合作促成新的应用场景。

再次,产业生态未完整形成。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的知识难度、生产环节的专业性要求都很高,现有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大多针对工业制造流程的某一环节,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

最后,产业变现周期长。一方面5G网络建设周期长,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业在工业互联网建设中的一次性投入成本和后期使用成本都较高,资金回收周期较长。因此,不论是运营商,还是设备商、垂直行业都面对资金压力的挑战。

展望未来:5G+工业互联网需要产业加强合作

中国5G是在2019年6月6日发牌,经过1年多的发展,5G在各行业已开始从“势”到“实”,不仅是单一场景,或纯业务或技术方面的创新,而是逐步进入综合场景应用、规模商用落地阶段。

通过分析此次工业互联网专题赛我们可以看到,当前5G+工业互联网正步入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面临技术、应用、产业、商业模式等方面的种种挑战,这些发展中的问题不是一个企业能够独自解决的,需要“政产学研用金”加强协同、合力突破、不懈求索。

可喜的是,业界企业正砥砺前行。正如在大赛现场,孙健所说:“中国电信将把云网能力开放出来,携手产业,能力互补,继续探索创新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模式,不断深化与工业行业的创新合作,助力中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构建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新生态,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做出贡献,共同推进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