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基建下,破亿连接的NB-IoT显机遇,业界该如何投资?

(2020-06-05 21:24:31)
分类: 科技

文/黄海峰

今年5月,工信部发文要求,到2020年底,中国NB-IoT网络实现县级以上城市主城区普遍覆盖,重点区域深度覆盖;推动存量2G/3G物联网业务向NB-IoT等网络迁移;打造一批NB-IoT应用标杆工程和NB-IoT百万级连接规模应用场景。

对工信部这个要求,产业看到机会,但运营、设备、模组、芯片、应用等产业各环节企业准备好了吗?众所周知,经过去年超预期的快速发展,NB-IoT成5G候选技术,产业已成熟,相继实现全球和中国连接数(或用户数)破1亿,今年有望冲击下一个1亿连接。

NB-IoT产业的良好发展势头,吸引大量投资人和企业家关注。但还是有人疑惑,NB-IoT市场前景具体如何?NB-IoT能否搭上中国“新基建”的“快车”?哪些NB-IoT应用场景更有前途,值得产业继续投资?

近期,笔者(公众号:hhfine)对话了华泰证券TMT研究总监王林。王林曾今在运营商工作十多年,之后在华泰证券带领团队一直紧跟通信和科技创投领域,对NB-IoT领域政策和市场有深入研究。

需求旺盛:NB-IoT市场空间很大

如上所述,NB-IoT是一个非常蓬勃发展的市场。谈及未来NB-IoT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王林首先从5G说起。5G有三大应用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向大连接mMTC场景和低时延/高可靠的工业通讯类场景发展。

“在这三大场景里面,我们研究认为,市场最大的肯定是物联网大连接场景。”王林表示,在整个物联网角度看,蜂窝网技术(包括NB-IoT、4G、5G)会占有很大比重。而低功耗广域网场景,则对连接技术的时延要求不高,所以会占据蜂窝网连接的绝大部分。

其次,王林认为从技术演进看,一方面是NB-IoT自身技术成熟度演进,性价比很高,规模应用成本优势凸显。另一方面当前物联网系统计算能力和感知技术取得比较快发展。这为NB-IoT应用广阔空间打开,提供了前提条件。

最后,从需求端看,NB-IoT应用场景在不断扩大。这两年NB-IoT在智能表计领域(水表、电表、燃气表)等快速发展千万连接,未来空间很大。王林特别提到ToG(面向政府城市建设)的应用正在从百万级向千万级延伸。

“市场需求端增速有了明显变化。突破1亿连接是NB-IoT技术走到前台的很重要的一个标志。”王林表示。如今网络从2G/3G走向4G/5G,会带来大量替代性需求。

在国内,表计单场景连接数正走向2000万级别,再加上ToB/ToC市场以及替代性需求,NB-IoT未来将保持高速增长。

“这些需求叠加在一起,使得2020年乃至到2021年会是NB-IoT发展最快的阶段。我们可以展望下,今年NB-IoT连接数将可能再增加1亿。”王林总结说。

新基建为ToB,“无”物联网不ToB

在当前非常火热的“新基建”大潮下,工信部5月初发文提出,移动物联网(包括NB-IoT)是新型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NB-IoT和新基建有何关系?又能如何搭上新基建“快车”,并反过来加速新基建? 

王林告诉笔者(公众号:hhfine),业界可以从两方面思考。一方面,要深刻理解新基建体系。按照发改委定义,新基建分三个层次,分别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研发中心配套支撑体系建设。

信息基础建设又细分三个维度,以5G、物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通信基础网络设施、以人工智能等为代表新技术基础设施,以IDC计算中心为核心的算力基础设施。按照这样脉络,我们能清晰地理解NB-IoT的价值。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明白“新基建”和工信部有关移动物联文件所指引的方向。运营商几十年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就是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和用户渗透率。

从早期电话网到2000年以来的互联网发展,从2013年宽带中国建设到提速降费,一系列的产业政策意图解决ToC端的接入渗透率和接入速率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过去所说,国家在解决互联网成长的“土壤”问题。这些年网络领域的努力很有成效,目前在全球市值前十的公司中,中国已经拥有了腾讯和阿里巴巴两家企业。

但过去是互联网产业大发展,现如今再看市值前十的美国公司,都是新一代云计算公司,如亚马逊、谷歌等。而微软和苹果这样的公司,也通过云计算获得新生命力。云计算面向的就是ToB市场。

在此背景下,新基建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中国ToB端的基础设施问题。IDC数据中心可以解决ToB的算力基础设施问题。而5G/NB-IoT等将解决ToB的连接基础设施问题。

物联网产业呈现碎片化特点,涉及领域很多,但又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连接基础网络。“如果没有物联网基础网络的到位和相应的配套的产业链,我相信ToB端信息化的推进,会遇到很多解决不了的难题。”王林道出NB-IoT等移动物联被纳入新基建的重要原因。

从树林到森林:ToG还存在大量机遇

我们看到,NB-IoT在ToB(面向企业)、ToC(面向消费者)和ToG(面向政府)等场景都有快速发展。很多业内人士关心,NB-IoT未来最有发展潜力和投资机会的场景在哪里。对此,王林提出自己的判断,答案就是ToG。为何这么说? 

王林介绍,过去多年,大家都认为物联网行业规模很大、机会很大,但给人感觉很难找到具体的机会点。“我们看到一片一片的小树林,但很难看到一个大森林,出现这个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就是这个行业的特征——碎片化”。

NB-IoT实现上亿规模连接,呈现出从树林到大森林的趋势。其中,很多来自ToG市政这个方向,如表计等应用达到千万级。所以王林认为,未来政府表计类市政2G端应用,将是NB-IoT增长最快的领域。具体而言,除了表计应用,还有NB-IoT消防井盖,尤其是热门的垃圾分类应用。

据悉,很多国家的小区监控网络比较薄弱,几乎不设置监控系统,但在小区垃圾投放点它却有大量监控摄像头,以促进居民做好垃圾分类,支持环保。中国也正在推进垃圾分类,需要监控网络。华泰证券测算,中国地市级城市的垃圾点数量达到4亿级别,如果都引入NB-IoT技术就是一个海量的市场。

“所以2G是一个比较长赛道的、可以持续稳健增长的市场。”王林表示,他也提到智能家居、工业领域的NB-IoT连接数,将随着NB-IoT性价比的不断提升而提升。

应用繁荣需三股力量继续带头推进

其实,业界一直想复制NB-IoT在水表、气表应用上的为千万级连接实现经验,还有大量行业百万级连接经验。工信部发文中也提到要打造更多千万级和百万级NB-IoT示范应用。

那么打造更多这样大规模的NB-IoT应用,产业要如何实现?王林强调了三股力量。

第一,政府部门以及公用事业主管部门有动力。他们在推进大量市政和工业场景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以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提升城市智能管理水平。 

第二,运营商在持续推动行业应用发展,比如在终端上提供一些补贴,推出多个面向不同行业的解决方案,帮助行业企业优化和改造生产流程。

第三,类似华为这样的ICT企业,持续投入研发资源,实现芯片等核心环节的创新和成本降低,带动产业的发展。

基于上述分析,王林对中国NB-IoT产业充满信心。他告诉笔者,中国的通信和信息技术发展呈现跳跃式增长。所以在目前阶段,中国绝对是全球物联网产业中表现突出的国家,将带动全球NB-IoT产业的繁荣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