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为Atlas900AI集群首获GLOMO未来技术大奖,代表AI巅峰!

(2020-02-26 21:07:39)
标签:

华为

分类: 科技

文/黄海峰

2月10日,电影圈的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在美国洛杉矶好莱坞举行,备受瞩目。而2月25 日,科技圈的“奥斯卡”GSMA GLOMO(全球移动大奖)在英国伦敦公布榜单。

与往年不同,今年GSMAGLOMO的颁发虽然少了以往的仪式感,但其巨大的价值与往年并无差异。在此次榜单中,我们看到智能计算领域的方案获奖——华为Atlas 900 AI集群斩获Global Mobile Awards 2020(GLOMO奖项)未来技术大奖!这是华为智能计算类方案首次获得GLOMO大奖。

据悉,本次GSMA设置的“未来技术奖”,主要是为表彰超越时代、重塑世界的那些顶尖技术。华为Atlas 900 AI集群相当于50万台PC算力,被认为是未来AI巅峰的引领者,有助于加速全球AI基础研究和行业AI应用普及,能够获奖也是实至名归。

那么,华为Atlas 900AI集群到底凭借什么斩获该奖项?

获科技“奥斯卡”,华为计算实力受认可

全球移动大奖GLOMO是移动通信行业权威组织GSMA在1996年创办,代表移动科技产业的最高荣誉。因为该奖由全球250多位分析师、媒体及专家组成评委团,是最权威最公正的行业奖项,被誉为移动产业的奥斯卡。今年大会新增未来技术奖项,该奖项旨在表彰超前时代并且足以重塑世界的科技。

此次华为获GlOMO未来技术大奖,对其智能计算业务意义非凡,不仅证明了该集群卓越算力,更证明华为智能计算已经成为人工智能领域引领者。

大会评委对华为Atlas 900 AI集群的获奖评语是:“它利用最新技术以最小的碳排放提供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和性能,创造了一个不仅可以推动移动产业,甚至于可满足全行业应用发展的平台。”

可能一些朋友不了解华为Atlas 900 AI集群,也不了解华为人工智能实力。此前据华为判断,到2025年,全球将有400亿个AI终端,90%的终端用户将拥有智能数字助理,数据利用率达到86%。这预示着各行业需要强大的AI计算能力。

所以,华为选择全面进军AI计算产业,把AI摆在和5G一样重要的地位。在2018年,华为发布了AI战略,首次将AI作为长远战略规划。到在2019年9月的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首次发布计算战略,并推出了基于鲲鹏处理器和昇腾AI处理器的一系列产品。

当时最抢眼的产品,就是华为发布的AI训练集群Atlas 900。Atlas 900 是全球最快的AI 训练集群,提供相当于50 万台PC 的算力,可进行更快的AI 模型训练,加速自动驾驶、射电天文学和基因测序等应用的商用进程。在笔者看来,Atlas 900 AI集群此次获奖,主要是三大原因。

原因一:具有强大的技术实力

据了解,华为Atlas 900AI集群能够获奖,不仅是因为该集群方案各方面的性能表现超强,还来自华为Atlas 900 AI集群在短时间内在多个行业产生价值。

在技术方面,华为Atlas 900 AI集群拥有三大业界领先的技术实力。 第一,拥有全球最强算力。Atlas 900是全球最快的AI训练集群,它由数千颗昇腾 910 AI处理器构成,其总算力可达256P~1024P FLOPS @FP16,在ResNet-50的模型训练基准测试中,Atlas 900以59.8秒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是业界唯一能在一分钟内完成训练的产品。

强大算力意味着Atlas 900 可以基于图像和视频实现更快的AI 模型训练,极大提高天文探索、石油勘探和天气预报的效率,加快自动驾驶的上市进程。

领先的集群网络性能。除了自身强大的算力外,华为Atlas 900 AI集群依靠领先的集群网络性能,让数据传输更流畅。

据悉,Atlas 900 AI集群采用“HCCS、 PCIe 4.0、100G以太”三类高速互联方式,基于CloudEngine系列数据中心交换机,打造百TB全互联无阻塞专属参数同步网络,降低网络时延,参数同步时延缩短10%~70%,使得AI模型的训练过程更加高效。

第三,极致散热技术。华为Atlas 900 AI集群包含混合液冷系统,单柜散热能力50kW,液冷比例95%以上。相比风冷机柜,Atlas 900节省机房空间达79%,能效达到PUE 1.1以下。

原因二:具备出色的产业应用价值

据悉,除了领先的三大技术实力,华为Atlas 900 AI集群还依靠产业应用方面的成绩,赢得评委团的认可。华为Atlas 900 AI集群自2019年9月发布后,已经在多个领域体现出其非凡的价值。

首先在业界需要的更快AI 模型训练、更短的AI 应用上市时间方面作用巨大。过去客户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才能完成的深度学习模型训练,现在Atlas 900 只需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可以完成。Atlas 900 将未来技术更快地带到市场,如实时石油勘探、精准天气预报、自动驾驶、视频图像渲染、空间探索、基因测序、高频交易、复杂科学仿真等。

比如开始于1993年的SKA项目,是全球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探索宇宙项目,仅一期工程预计将产生600PB的数据量需要分析处理。对此难题,上海天文台选择利用Atlas 900的超高AI算力,将原本人工需要169 天的天体分析,缩短到10秒。

尤记得华为Atlas 900 AI集群在上海发布时,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曾展示下面这张南半球的星空图。这张星空图通过SKA射电望远镜的数据显示有20万颗星星,人眼是无法识别如此多星星的。

传统条件下,天文学家要从20万颗星星中找出某种特征的星体相当困难,至少需要一个天文学家耗费169天的工作量才能完成。而使用Atlas 900 AI集群,只需10秒,便可从20万颗星星中检索出相应特征的星体。

其次,在运营商自动驾驶网络(ADN)和AI 云服务方面,华为Atlas 900 AI集群帮助运营商更快上线AI 商用应用,提升客户体验,优化运营商网络;广东鹏城实验室基于Atlas 900 AI集群,为新一代AI基础研究平台鹏城云脑提供计算基础设施,为AI和HPC研究提供计算服务。鹏城云脑是一个高效、可扩展的云平台,帮助科研院所和政府开发面向全社会的人工智能应用,如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金融等。

最后,在绿色计算、极简运维的AI 集群(尤其是作为大规模高性能AI 计算基础设施)方面,华为Atlas 900 AI集群采用昇腾910 AI 处理器,计算密度极高(256 TFLOPS,功耗310W)。同时,Atlas 900 支持单柜50kW 的散热能力。这两项特性大幅减少AI 集群部署所需的机房空间,降低功耗和运维复杂度,极大地满足客户的降低TCO的需求。

原因三:华为计算厚积薄发,推动未来技术前进

华为Atlas 900 AI集群本次获得大奖,源自于华为对AI计算的重视和巨大投入。早在2018年,华为发布AI战略,将AI作为华为使能行业的重要手段。华为更是不断推进AI计算业务产品研发及商用进程。

2019年3月,华为“Atlas 300 AI加速卡”及“Atlas 500智能小站”就在德国红点奖设计大赛中,荣获红点设计大奖。2019年4月,华为上市了AtlasAI计算平台,正式开启Atlas商用和规模销售。

2019年6月,在东京举行的Interop展会上,华为Atlas 500智能小站荣获2019 Interop东京展Best of Show Award大奖。

2019年8月,华为正式发布算力最强的AI处理器昇腾910。这标志着华为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构建完成,华为AI战略步入新阶段。之后,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应用华为AI算力,实现电力巡检效率提升80倍。华为Atlas AI计算平台入选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基础软硬件。

最关键的是2019年9月,华为AI计算家族迎来重磅成员Atlas 900 AI集群。当时,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表示,Atlas 900 AI集群将加速科学研究与商业创新的智能化进程。

作为业务遍布170多个国家的公司,华为还在努力将AI能力贡献给全球科技产业。2019年11月,在华为HCE大会上,华为正式发布基于昇腾的欧洲AI生态计划,加速华为AI计算走向世界。

华为在AI计算领域留下的一个个足迹,都表明华为在计算产业的发展上,拥有着超前的战略规划、巨大的研发投入以及务实的应用举措。这些是华为Atlas 900 AI集群一经面世就能显现产业价值的基础,也加速了未来技术的发展速度,为许多科技企业树立了发展榜样。

观察:Atlas 900 AI集群获奖,将加速产业智能化

随着企业继续投资于利用AI 软件和平台能力的项目,全球AI 系统支出预计将保持强劲增长。据分析家预测,到2023 年,AI系统的投入将达到979 亿美元。

面对自动驾驶、射电天文学和基因测序等应用的超强算力需求,华为计算一直在努力。Atlas 900 AI集群这样的高性能计算机,为我们当前越来越依赖技术的世界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底座。

Atlas 900 AI集群此次获奖,产业价值不仅是证明该方案的巅峰算力以及多个应用进程,获得全球权威认可,更重要的是该方案将促进科技企业在AI研发上“你追我赶”,吸引更多行业企业了解和使用,共同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