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PT | 华为刘洪飞:Cloud 3.0时代来临,企业应用将随容器技术而飞
标签:
华为 |
文/黄海峰
在9月28日PT展同期的“2017中国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发展大会”上,华为IT云计算与大数据架构部专家刘洪飞发表了《让应用随容器而飞》的精彩演讲。
他表示,容器正推动数据中心从以”资源管理”为中心的Cloud 2.0,向以”应用”为中心的Cloud 3.0演进。而这将给企业DC带来诸多价值。“以容器为核心的应用编排与资源调度、开发流水线等能力,为企业构建一个开放、敏捷、高效的环境。”刘洪飞表示。
http://p3.pstatp.com/large/3c7400034cc42c0a33f9|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容器推动数据中心走向Cloud 3.0
云计算发展可以分为三大阶段。Cloud 1.0时代标志是实现服务器单机虚拟化,采用的核心技术是计算虚拟化。该阶段代表公司包括Vmware、Xen、微软等。他们的方案主要是面向服务器单机虚拟化这样的场景。
Cloud 2.0则以云DC为核心场景,主打DC级资源调度和管理,对传统DC资源管理模式的变革。该阶段采用的核心技术包括计算虚拟化、SDS、SDN、OpenStack管理等。代表公司有华为、IBM、Vmware、HP。他们的方案主要是面向云数据中心场景。
而到了Cloud 3.0阶段,企业DC以跨云的分布式应用为核心场景,主打应用生命周期管理,对企业现有应用管理模式的变革。该阶段采用的核心技术包括容器引擎、容器集群资源管理、应用管理框架等,代表公司包括Google、Facebook、Twitter、华为、百度、腾讯等。他们的方案主要面向跨云的分布式应用场景。
刘洪飞介绍,目前随着容器技术的发展,企业DC正从Cloud
2.0走向Cloud3.0阶段。因为容器具有独特的能力——容器是操作系统内核自带能力,实现了轻量级高性能资源隔离机制。而Docker
是容器技术之一,
具体看,Docker可带来三大优势:第一,Docker简化软件打包,加快应用部署及升级,
传统IT系统面临挑战
刘洪飞以某互联网企业为例,这家企业业务改造前基本情况是采用SDK平台。SDK承担所有该企业APP用户鉴权、计费、广告推送,包括30000+安卓游戏、2000+合作CP以及200+合作渠道伙伴。
目前该企业的业务属性是大并发、低时延,覆盖2亿手机用户。具体而言,业务高峰并发请求达到30000次/秒,日常业务访问量达到8亿次/天。这对传统SDK平台带来两方面巨大挑战。
一方面,资源利用率低、应用扩缩效率低。静态资源分配、分散管理,各分散的业务部门通常按照规划的最大资源申请物理机、虚机资源,物理资源仍被私有化,无法实现共享,利用率低。通常数据中心利用率在10%~30%。分配的资源无法及时回收。
另一方面,应用升级效率低、事故多。开发(Dev)与生产运维(Ops)割裂:割裂式的研发模式无法实现代码到上线的端到端自动化,业务开发上线周期长,运维效率低。
具体而言,软件环境供给慢:开发环境分散管理,开发环境配置发放慢(达1周);环境不一致出错率高,整个开发环境由不同部门人员运维,开发人员自行部署、配置中间件、依赖包等,出错率高;保持现有使用习惯,已经在现网使用的工具链如何保留;SDK开放平台版本发布频繁,当前手工升级方式,导致事故频出(每月一次),升级过程长>1小时。
面对这样的挑战,类似这家互联网企业该如何应对?
http://p1.pstatp.com/large/3c7a000171f5ca00ba81|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改造后容器平台方案带来四大价值
“以容器为核心的应用编排与资源调度、开发流水线等能力,为企业构建一个开放、敏捷、高效的环境。”刘洪飞说。
容器带来多个IT价值:业务性能提升,引入基于裸机的容器解决方案,性能提高近3倍;资源利用率提升,业务错峰运行,容器化后共享部署,资源利用率提高50%;可滚动升级,一键式升级且不中断业务,改变传统手工脚本升级方式;升级从1小时缩短到5分钟;快速迭代,支持DevOps开发模式,实现端到端自动化。
具体而言,首先,容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预留。SDK原有业务扩容需耗时半天,现SDK业务实现秒级扩缩容。截取上线两天的系统负荷,发现100个容器的CPU波动和原有300个VM(4C8G)的CPU波动可以匹配,即100个容器即可以满足传统模式下预留300VM的常规业务量;按传统300VM占用60台物理机,容器化需要30台物理机;节省资源数量1倍。后续继续善跑业务,与SDK业务具有业务峰值互补性。几个业务错峰运行将进一步提高整个资源池的利用率。
其次,容器平台自动弹缩。容器自动伸缩,可实现资源分配,当业务峰值来临时,申请资源池资源进行快速扩容;在低谷期,系统自动快速缩容,把资源还给资源池。
再次,容器可让高并发/低时延业务性能提升3倍。截取生产环境中业务应用调用频率较高的12个接口,可以看出引入容器技术后,业务响应效率平均提高264%,提高近3倍。
最后,容器可提高升级效率,减少人为错误。业务采用统一容器镜像方式发布,业务测试环境、生产环境统一采用PaaS平台部署,业务部署配置将大大简化。据悉,借助容器技术,企业原有系统升级需1小时,现在提升到5分钟内完成;加快版本迭代周期;快速构建、迁移、部署;实现轻量和高效。
据了解,目前华为积极探索容器技术,在帮助企业走向以”应用”为中心的Cloud3.0演进上,积累了丰富经验。未来,企业应用将随着容器而起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