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古印度文字专家,晚年“被国学大师”(借用下“被自杀”的网络流行语)。范卫锋http://blog.sina.com.cn/fanweifeng 不懂梵文,对他生前的学问无法评价,但他死后的遗产纠纷,沸沸扬扬,对于他的那些拥趸来说,的确尴尬难堪,有失体面。弟子、秘书、保姆,还有他那个不知为何十几年没有来往的儿子,闹得不可开交。季羡林未能在清醒的时候,把遗产料理清楚,不得不说是他人生的又一败笔。他晚年自己也觉得“国学大师”的帽子不合身,却始终半推半就,还唱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高调,未免使人有“临老入花丛”之叹。
杜月笙,上海青帮领袖,一生之中,经手钱财财宝无数,晚年时散尽家财,“不能借钱给别人、不能请客,我就不是杜月笙”。临死之前,遗产只有10万美元,据其女杜美如回忆,分配得很清楚:每个太太拿一万,长子拿一万,没出嫁的女儿拿六千,出嫁的拿四千。
杜月笙临死干了一件很漂亮的事,他临死前销毁了无数人写给他的所有借据,对子女留下一句“我不希望我死后你们到处要债。”据说,他的儿女没有一个是黑道,很多是“专业人士”。
人生除死无大事。看一个人如何走下人生舞台,大抵可以看出他的智慧到底有几斤几两。所谓的“国学”种子,范卫锋觉得,它未必在皓首穷经的书斋之中,有时候,它在江湖之远。
范卫锋 http://blog.sina.com.cn/fanweifeng
2009-7-2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