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省书》评级:甲级。
心里又发慌时,及时读到张炜《外省书》。记得几年前《外省书》刚出版时,那时北京的书店遍地张炜,可惜我当时忙于追逐一些无聊的东西,记忆中甚至不曾在书店拿起来翻过。想想,如果不是《古船》的联动效应,《外省书》将一直被我错过,真是后怕。把这书榨干了结晶了,就两个字:“别慌”,一慌就完了。我当年慌过,慌了多年,害怕自己荒了,结果就慌。张炜也肯定慌过,所以他才写《外省书》。
评论纯属多余,摘几句里头和附录中的话吧,真是字字戳准。
第一章中:他在笔记前怔着。深浅不一的笔迹,每天的只言片语。少而精,字字戳准。今夜刚写下几个字笔就松了:“他高大魁梧,身体状况很糟,但精力旺盛。”反复端详了一会儿,再添一行小字:“谁知道,这人也许是个善良的色鬼。”
最后一章中: 他现在常常想什么是“书”。如今老了,经历许多,可以不夸张不矫情地说出一个认识:男子汉满脸胡须,一生总有些好活计该做,比如纵马疆场,比如写出一本自己的书。书是什么?它甚至不光是把灵魂拖出来硬揍——灵魂也怪可怜的;它还要包括冷眼和真心,午夜手记,竹简刻字的吝啬。总之,书…………
附录张玮的访谈中: 怎样在时髦的时代写出最不时髦的文字,这才是中国作家面临的任务。
真正的写作是极限运动,写作是对于体能的巨大消耗,是对死亡的体验……而恰恰是在这种时候,需要你保持强大的思索和幻想联想能力,需要你像一个章鱼一样,把你面前的这个世界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上。写作的这种挑战性和极限性是我需要的,我觉得一个男子汉就应该有勇气面对这样有挑战性的事业。……志存高远的作家……会把写作当成能够安慰自己生命的最有效的手段。活下去需要勇气,活下去需要做事情,每个人都要选一样最喜欢的事情,比如说写作……
现在我不相信一切没有感情的写作,不相信一切不敢谈道德,没有勇气面对道德和伦理的文化人……
所以可以说,如果在太阳消失之前,人类真的能够移民外星系,那么,文学就会比太阳活得更长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