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范卫锋作品 |
不要借钱给政府和银行
投资的头号天敌是通货膨胀,政府利用它的刀剑枪炮作后盾,用廉价的纸张油墨印刷货币,把老百姓口袋里的真金白银、真货实物弄走。如果你把钞票埋在后院的树下,那肯定是20世纪最大输家之一,因为根本无法对抗通货膨胀。简单地算笔账,假如你有1万元,假如通货膨胀率是5%,20年以后,其购买力只剩下35.84元;如果通货膨胀率是10%,那太不幸了,20年以后,你的1万元血汗钱,购买力只剩12.16元了。
如果把钱存在银行收利息,相当于把钱借给银行,这比埋在后院树下略强一点,不过,银行利率常常比长期国债的利率低,那么,不妨直接看一下投资国债(借钱给政府)在20世纪的收益率。
先以20世纪国运还算不错的英国为例。荷兰银行/伦敦商学院(ABN
AMRO/LBS)长期债券指数,这个指数基本可代表英国长期国债。如果你在1900年初,以1万英镑投资于这个指数,到了2000年,它将变成188万英镑,按年折算,就是5.4%的年均增长率。听起来还不错,是吗?可是,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就远不是这么回事了。在20世纪的100年里,英国的零售物价年均增长率是4.1%,用这个物价涨幅去减国债收益,就令人颇为失望人。这100年里的英国长期国债年均收益率,仅仅是每年赚1.3%。
长期国债赚得太少,短期国债就更不用讲了。如果你在1900年拿1万英镑投资,买入英国短期国债,100年后将会变成140万英镑,相当于每年5.1%的增长率,扣掉4.1%的通货膨胀率,仅仅为1%的年收益率。
20世纪英国的国债投资者,看来收益不佳。其他国家呢?有一项调查研究了12个国家,它们在今天看来,都算是20世纪残酷的国家间竞争的赢家: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法国、意大利、荷兰、瑞典、瑞士。如果投资这12个国家的长期国债,年收益率的前三名都是欧洲小国:丹麦2.7%、瑞典2.3%、瑞士2.1%。小国的百姓有时是幸运的,20世纪没经历过那些大国的动荡劫难,没有一统天下千秋万代的雄图壮志,也就逃过了德国、日本狂发货币盘剥百姓造成的灾难。
在这12个国家里,长期国债收益率最差的,就是三个野心勃勃的国家:德国-2.3%;意大利-2.3%;日本-1.5%,全都是负数。更可怕的是,德国的统计数据中,还剔除了1922和1923那灾难性的两年。1923年初,2万德国马克可以兑换1美元;10个月后,需要用6300亿马克才能兑换1美元。这种通货膨胀让所有的国内债务都一笔勾销,现金、银行存款、债权、国债都一文不值,几乎造成长期国债投资者100%的损失。这三个国家有个共同点,在20世纪都出过很多雄才大略的枭雄,可惜,枭雄辈出的国度,百姓往往不幸。
不过,话说回来,这学费也没白交。因为20世纪上半场吃的亏太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对通货膨胀视如洪水猛兽,至今仍未放松警惕。尤其是德国,它在20世纪上半场的通胀是最凶的,结果下半场却是这12个国家中最低的。物极必反的理论再次起了作用,20世纪下半叶,长期国债收益率最高的几个国家中,德国、日本均占前几名。
我们从20世纪的历史课中,学到的第一句话就是:不要借钱给政府,尤其是别借钱给雄心勃勃枭雄辈出的政府,当然更不用借给利息更低的银行。不过,如果由于爱国感情借钱甚至捐赠给政府,不在我所讲的范围之内。既然是由于爱国,不是为了获利,当然不算是投资,他们将获得精神上的丰收。(作者范卫锋未完待续)
不过,话说回来,这学费也没白交。因为20世纪上半场吃的亏太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对通货膨胀视如洪水猛兽,至今仍未放松警惕。尤其是德国,它在20世纪上半场的通胀是最凶的,结果下半场却是这12个国家中最低的。物极必反的理论再次起了作用,20世纪下半叶,长期国债收益率最高的几个国家中,德国、日本均占前几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