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寻历史的遗迹——老曼场

(2008-04-29 15:01:19)
标签:

旅游

分类: 徒步旅行

寺庙围墙。

探寻历史的遗迹——老曼场

 

探寻历史的遗迹——老曼场

 

探寻历史的遗迹——老曼场

 

探寻历史的遗迹——老曼场

 

探寻历史的遗迹——老曼场

 

探寻历史的遗迹——老曼场

 

探寻历史的遗迹——老曼场

 

探寻历史的遗迹——老曼场

红椿寺的碑刻。

探寻历史的遗迹——老曼场

寺院的围墙。

探寻历史的遗迹——老曼场

上山。

探寻历史的遗迹——老曼场

扫帚曼营地。

探寻历史的遗迹——老曼场

牧场。

探寻历史的遗迹——老曼场

木屋。

探寻历史的遗迹——老曼场

草场。

探寻历史的遗迹——老曼场

山峦。

探寻历史的遗迹——老曼场

上山                         探寻历史的遗迹——老曼场

过溪。

探寻历史的遗迹——老曼场

古桥。

探寻历史的遗迹——老曼场

寺庙的围墙。

探寻历史的遗迹——老曼场

将一块碑文放大。

探寻历史的遗迹——老曼场

两块明朝重建红椿寺的立碑。

探寻历史的遗迹——老曼场

 

探寻历史的遗迹——老曼场

 

探寻历史的遗迹——老曼场

                                  探寻历史的遗迹——老曼场

 

    几天前,QQ群里就开始讨论,这个星期出行的目的地。有提议去太行山的;有提议去伏牛山的,列举了许多地名,最后大家将目标锁定在洛阳嵩县老曼场。曾听说,老曼场是清未72曼、82庵的总道场;曾听说老曼场的红椿寺被誉为伏牛山寺庙之首,曾有寺院有房300余间,曾有僧兵500余人,规模之大难以形容。。。。。。

    传说中的故事,的确令人向往。4月25日晚上8点多钟出发,与驴友:圈、山中、青杨、溜溜的她、冰河世纪+1、无名、小林、放飞梦幻,十人一起包车,向洛阳嵩县老曼场驶去。

    一路欢声笑语,很是热闹。近3个小时车程,到达了山脚下,已是繁星高挂。在公路边一片平整的地方,大家扎好了帐篷。另:戈壁舟、雷达、靖远等9人,自驾将与我们在营地汇合(深夜12点多钟,戈壁舟与我们汇合)。

    一大早,简单的吃些东西。26日上午9点钟,圈在一位老乡的指引下,带领大家沿着羊肠小路,开始上山。

    队伍一字排开,顶着炽热的太阳,沿着崎岖的山道,匀速前行。随后,坡度逐渐加大,汗水也不断滑落,队伍之间也拉开了距离。也许是天热的原故,溜溜感觉到不舒服,紧急处理后,少休息缓解后,继续前行。期间,雷达、冰河世纪、无名,先后帮助溜溜,令人感动。一路上,一棵棵杜鹃树开着红色的花儿,将山装点的非常美丽,令人陶醉。

    很长一段,走在坡度较大、风化的花岗岩小路上,格外小心,那布满了碎石屑的山体,使人步履艰难,每一步都耗费大量的体力。不紧要预防身体地下滑,还要防止碎石掉进登山鞋中,影响徒步进程。太阳的暴晒和不断地爬升,也使所带饮用水消耗过快,有时渴了也只能强忍着,因此,能选择的,也只能加快脚步。

    连续的下降之后,来到了一片四面环山的小盆地,实际是山窝中一片较平坦的草地,此时已是下午1点多钟了。草地上有一条小溪,水流不大,比较清澈。草地四周树木茂盛,还有一个废弃的农家,大家开始休整、做饭。

    下午近3点钟,继续赶路,沿着山谷,向扫帚曼方向行进。这段道路坡度不大,中途只休息了一次,不久就上到了垭口。跟着圈向左横切,而山中却沿着山谷一路向下。询问圈后,知道最终要在扫帚曼汇合。

    转过了一道山梁,沿着落满松针的山谷向下,不久就看到清晰的小路,向左翻下山坡。走出谷间密林,视野豁然开朗。突然,川西风光的影子一下子撞到眼里,心头微微一颤。。。。。。

    扫帚曼,是山凹中一块儿近似平地的大草地,草地上密密地盛开着黄色的小花,蒲公英梦幻般地点缀其中,令人不断遐想。

    本来今年6月份计划去川西高原亚丁大转山,攻略早已准备妥当,突然4月初出现了一些状况,为了安全,大家商量改去其它地方。而眼前一些相似的风景,勾起许多美好的回忆。用心感受,感受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好景色,木屋、土屋瓦房,与自然的和谐,山谷中的草地上,一群群牛儿在草丛中悠然地吃草,将草场装扮得宛若秀丽的山水画。

    沿着山边的小道,右转与山中汇合。不久,大家陆续到来,开始扎营、做饭。不去细描晚上的聚餐和歌舞晚会。听着无名的音响,进入到梦乡。。。。。。

    一大早,吃过饭,开始继续前行。沿着山谷继续拔高。还好,也就1个多小时,越过山梁下望,一处古城墙跃入眼底,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红椿寺。

    红椿寺,传说是皇室的道场,据《重修伏牛山红椿寺记》碑载:“宝刹霞张,纳流云聚”。红椿寺位于车村镇高峰村,世宗时,荆璧和尚修之。印空和尚复修之。也就是说,红椿寺为荆璧和尚所创建。荆璧和尚即楚山绍琦禅师,是四川无际明悟派的创始人月幻无际禅师最著名的弟子,后成为临济正宗二十六世法嗣,被当时的朝廷册封为“荆璧禅师”。

    《重修伏牛山红椿寺记》碑是为纪念慈舟上人修复寺院而立,碑云:“乃慈舟上人以中贵披剃,栖迹伏牛几星霜矣。企/荆璧踵印空殚心肆力,大振宗风。。。。。。所以声彻慈宫,颁经赐镪,且奉懿旨建千盘盛会,讲演秘典。。。。。。”该碑立于万历十七年,碑文为“赐同进士出身,翰林院修撰承务郎傅野肖及徐联芳撰”,“钦赐御马太监张忠、陈儒、李官……”等九名太监立石。

     由此可知红椿寺应是万历的母亲李太后亲自赦赐,是一座规格很高的皇家寺院,据原龙门石窟研究所所长温玉成教授考证,印空的弟子明海,号慈舟,是一个太监,后出家到红椿寺做了和尚。而参与立碑的九名太监中,有三人后来又参与了北京长春寺的建设。

    查资料得知:从现存的碑碣看,红椿寺寺建于南北朝期间,佛教在我国的鼎盛时期。延续至隋、唐、五代、宋、元、明朝,毁于明末李自成义军。如今,现存长2000米,高3米的寺院石寨墙和部分石碑。当年伏牛山佛教中心——红椿寺,清朝以前,建筑宏伟,僧众几百,名闻遐迩。据《嵩县志》载,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义军数次在嵩县的伏牛山地区与追剿的官军激战,经伏牛山行走于南阳和洛阳之间。因为当时寺院都积累了一定的粮食和财物,因此受到义军的洗劫。

     据民间传说,在红椿寺,义军曾和寺院的僧兵发生激战,初战义军失利,后义军从南召调集力量前后夹击,最终僧兵战败,连同寺院一同化为灰烬。后来,文革期间,嵩县又是重点地区,从而再次给这一带佛教建筑毁灭打击。

    看着残墙古道,眼前仿佛重现那金戈铁马雄风万里荡气回肠,还有那悠悠千古豪情万丈旷世英雄。。。。。。

    如今的红椿寺,除了两块明朝重建红椿寺的立碑还完整一点,寺庙建筑已经满目沧痍,只剩下废墟一片,碑刻四周有一些盗洞,一些被挖出的砖、瓦,被随意的丢弃,一些还比较完整。通向寺院的颓垣古道,没入荒草,残碣断碑,苍凉一片。红椿寺当年建筑宏伟、浩繁,给今人留下的迷很多很多。。。。。。。

    离开寺庙,一直在想,过去所了解的,李自成只是与官府作对,看到满目沧痍的红椿寺遗迹,那些年代,人们的精神家园,已随战争碎落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