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鲁迅家的百草园,到我家的后花园

(2013-02-04 15:40:32)
标签:

语文

习读札记

鲁迅

文化

分类: 散文随笔

               http://s1/mw690/4b0d96ceg04fd21380280&690

     

      文案:读初一的儿子决计开始写《语文》习读札记,但不知如何着笔,央我写

一个摹本。想到他平日对现今教育的微辞,我采选初中语文中鲁迅先生《从百草园

到三味书屋》一文为素材,以他的视角和口吻写了如下小文。

 

语文习读札记之一

2012/2/20,雨寒

从鲁迅家的百草园,到我家的后花园

这学期的第一篇课文是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是一篇鲁迅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鲁迅开篇生动地描写了他家百草园的自然景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井栏,高大的皂荚,紫红的桑椹,还有肥胖的黄蜂,轻捷的云雀,低唱的油蛉,弹琴的蟋蟀,它们不知曾经给鲁迅的童年带来过多少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的乐趣和情味。

我家在城外的居屋也有一个后花园那是爸爸的大学位于远郊校区的住所。记得幼小的时候,爸爸妈妈或在某个周末、或在什么节日、或在寒暑假期,总会带我去那里住几天。花园里,五月的金银花,从淡绿,到乳白,再到金黄都散发着沁肺的香气。八月的西红柿,青的红的,像极了圆润的苹果,三三两两地隐现在低矮的绿丛中。还有凉棚上的紫葡萄,梨树上的雪梨果,水池中的红鲤鱼,梅丛中的野鸟巢,它们也给我带来过一如鲁迅那样的无限趣味。

可是到了小学高年级以后学习的课程渐次多了起来我与后花园的一切也渐次疏离。不知不觉中,各类为了升学的竞赛,各种为了排名的考试,几乎让我竟然有三四年的时间不曾回到过我家的后花园,我早已不知它现在是什么样子了。鲁迅先生告离他的百草园,是因为“家里的人”要他去私塾先生那里学字习书了。他从一个充溢着百草气息的地方到了三味书屋,这给予了他完全不同的生活感念。让他感念至深的,定然是当年有趣的百草变成了读书的三味,否则鲁迅也不会写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样的文题。

鲁迅在文章里说,“三味书屋是清末时期绍兴城里最为严厉的一个书塾,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私塾学校,其实它就是鲁迅老师家中的一间书房而已。所谓“最严厉”的书塾,有类于今天的重点学校般,而这个“三味书屋”的名字来自书房的一块匾额,据说是鲁迅老师的祖父给取的,指的是读经书的味,读史书的味,读子书的味。我请教语文老师,何为三味?老师说: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醋酱。原来这“三味”,就是把读书比作饭食里不错的味道,我不知道旧时的人是怎么读出这“三味”的,可鲁迅先生在文章中所写的却是他完全不同的体味。鲁迅说,他的老师是绍兴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但先前的教育给他留下的最深刻印象,便是他老师在文中仅有的三句话:

不知道!

人都到哪里去了?

读书!

我想鲁迅他老师的这三句话是不是代表着旧时教育的三种味呢如果是,那就应该是“单调、束缚、枯燥”吧,这比起活泼的百草园来,一个算是在地狱,一个算是在天堂了。

八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从鲁迅家的百草园到我家的后花园从鲁迅读书时的私塾到我们现时的学校,自然里的物景与给予蒙童的乐趣不甚有变,所变的是读书的味成了教育的味、社会的味、爸爸妈妈所期翼的味,并要我们一一来体尝。而我呢!满脑子里所想的,全是我家后花园里依然如故的兴味,还有在地坝头与小伙伴们嬉戏的乐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