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知识/探索 |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77页
教学目标:了解中括号产生的必要,掌握含有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能准确规范计算有关算式题,感受数学符号的奇妙。
教学重难点:1 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
师:孩子们,请看过来——
[板书:1
师:我写的什么?
生读:1
师(笑着说):谁不认识!是吧?我写了3个数,也可以说我写了3个数字。这些数字叫什么数字呀?
生1:这些数叫自然数。
师(肯定地):对!如果看作3个数的话,这些数是自然数。但是它们也是数字,叫什么数字知道吗?
生2:阿拉伯数字。
师(赞同地):对!有同学知道阿拉伯数字是哪国人发明的吗?
(最好学生能说出来)生:是印度人发明的。
师(询问地):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或许赞同或许不解。)
师(欣赏地):大家真了不起!一般人都会认为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其实呢——
生(争抢着说出):是印度人发明的!!
师(点头,带着疑惑):为什么会这样呢?
(大部分学生脸上露出疑惑,少部分学生急切地要举手发言。)
生1(十分自信地介绍起来):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这没错!但是印度人发明之后传到了阿拉伯国家,阿拉伯人又把它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就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所以后来人们就叫这些数字为阿拉伯数字啦!
(同学们请为他精彩的讲解热烈地鼓掌)
师(与学生一起为他鼓掌):说得真好!每一个简单的符号背后都有一个不简单的故事!
师(再次神秘地走近黑板):现在请看——
(师将板书进行调整:18
(学生开始小声询问:什么意思呀?)
师(对着这些学生):对呀,什么意思呢?
(师贴出题目要求:添上适当的符号使等式成立)
学生思考.
师:好,哪位同学来说说看?
生1:18÷2 +3 + 6=18
师:行吗?快速算一算——
生(18÷2=9,9+3=12,12+6=18;):对!对!没错!
师(我真为你骄傲):一炮打响!
生2(按捺不住,起立发言):还有——18 +2×3—6=18
生(很多学生点头称是):和我的一样!我也这么想的!
生3(自豪而兴奋地站起来):还有呢——18×2÷ 3 +6=18,18×2=36,36÷ 3=12,12+6=18
(学生热情越来越高)
师(遗憾地):还有很多,那我们就先算到这!后面还有更有趣的题目等着大家呢——
(板书:18
(学生迅速动笔计算)
师(适时评价):虽然没有声音,却真的让人感受到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意境!“要=81,九九八十一——”
(立刻有学生举手了,举手的学生多起来,指名汇报。)
生(高兴地讲解起来):18÷2=9,后面再凑一个9,用3+6=9,然后两个9相乘,也就是18÷2×(3+6)=81
师:一点就通,还真难不倒大家了!
(师又轻轻地走到黑板前,神秘地把“=81”改成“=1”。)
(学生思考)
生: 很简单嘛——刚刚的算式前面等于9,后面也是9,中间乘号改除号就可以啦!就是18÷2 ÷ (3 + 6)=1
(很多学生也赞同)
师:刚刚这位同学用到了一个小括号,这小括号有什么用?
生:因为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的计算。
师(微笑着):对呀!我们要除以9,而不能先算除以3了,小括号里面的算式要先算。
生:小括号是改变顺序的!
师:对——小括号的作用在于能改变运算顺序!看来我们同学对于数学的知识学习都非常棒!师(稍顿,思考着):那么再想一想除了把乘号改成除号,还有没有其它办法?
(学生们安静地思考,教师静静地等待着,过了一会请一个学生到前面写一写。)
生:18÷〔2÷(3 + 6)〕=1
师(环顾学生们,轻轻地询问):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师:同意他写的吗?
(学生们有的点头,有的满脸疑惑地摇头。)
师(手指中括号):这是什么啊?
生(一部分异后同声地):中括号!
师(惊讶地):你们都知道?学过了?
(知道的学生开心地摇头表示没学过)
师(佩服地):没学过都知道了?!很了不起!
(板书课题:中括号)
师(疑惑地):中括号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加个中括号?
生1:中括号也能改变运算顺序。但是应该先用小括号,不够用时才用中括号。
(最好是学生说,如果学生答不出来可师说)生2:我是这样想的,我想先算后面的2×9的乘积,然后再用18÷18得到1,小括号用完了,所以才加个中括号,否则没法算了。所以我想中括号的作用于小括号作用一样,是改变运算顺序的。
师:看来你不但会用,还能把道理说清楚,真棒!第一位同学是不是也是这个意思呀?
生:(点头。)
师:作用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什么?
生(纷纷说):中括号里面有个小括号
师:是呀,里面的小括号就好像我们里面穿的衬衣,中括号就相当于笔挺的西装,有人穿件衬衣外面再套件衬衣吗?!
(学生被老师精彩的比喻逗笑了。)
师:是不是所有同学都会算这算式呢?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积极地开始组内发言。)
生1:先算小括号里的计算,再算中括号里的。
师:中括号里面算完了呢?
生齐答:再算中括号外面的。
师:好的,会不会写呢?刚才这位同学已经写过一个中括号了,大家来评一评。
生纷纷发表意见建议——
师:大家能不能也写一个更漂亮的中括号呢?
生自信而大声齐答:能!
师:好,打开本,写一写。
(学生动笔写中括号。写的过程中老师也板书一个中括号。)
师:同桌相互欣赏一下,看他写的怎么样?再欣赏一下老师写的,看看怎么样?
二、
师:刚才我们一起玩了个游戏“添上符号”!游戏中我们明白了要改变运算顺序,有时候不但要用到小括号,甚至还可能用到中括号。老师这有几道题,看一看,能不能说出运算顺序,再把得数算出来。
(师贴出一些题目90÷10+5×2
90÷[(10+5)×2]
生1:先算90÷10得9,再算5×2=10,最后把两个得数相加等于90。
生2:先算小括号里的10+5,再算90÷15——得到6,最后算乘法得12。
师(巧妙地评价):这个同学特别认真,刚才回答问题时,她停顿了一下,我想是在思考两个容易混淆的计算——一个是90÷15=6,一个是80÷16=5。今后我们把它们计算得熟练些就更好了。
生3:10+5得15,再算15×2得30,最后计算90÷30=3。
师:刚才有同学在发言时都把(手指除号)“÷”读成“除”,正确读法是——
生齐:除以!
师:对,“除”和“除以”可是大不一样,大家要记得正确的读法呀!
师:刚才我们都能正确计算这些题了,现在算完以后有没有什么想法?
生1:我发现数和运算符号没有变,第一题没有括号,第二题有了小括号,而第三个题却有了中括号。
生2:我发现得数也不一样。
(一个孩子受到启发,兴奋地站起来。)
生3:我发现因为有了小括号和中括号,所以运算顺序不一样了,这样计算结果也就不一样。
(其他学生听后频频点头。)
三、
师:刚才练过三道题,有同学就说“呦,这有中括号的题可真好算!”这三个题虽然步骤比较多,但是都可以口算,但是我们有时在计算中会遇到比较大的数,有的计算比较复杂,那就需要我们有步骤、有层次地把它算出来,怎么办?
生(纷纷争抢着回答):用脱式计算!
师:是这样的!下面这道题——
(板书贴出42×[169-(78+35)]的算式)
师:脱式计算怎么做?自己动手试一试!
(学生积极打开本子开始计算,师巡视学生的计算。)
(师选择几位学生的做法投影出来进行展示。)
出示做法1: 42×〔169-(78+35)〕
=78+35
=169-113
=56×42
=2352
出示做法2:
=42×(169-113)
=42×56
=2352
做法3:
=42×[169-113]
=42×56
=2352
(生找出三种算法的不同,看看哪种更科学)
师(微笑着):看来同学们说得都挺有道理的,没有小括号就没有中括号。有没有看到哪个人穿外套不穿衬衣呀?!
师:这个中括号虽然看起来不怎么舒服,但它表达了更多的信息!首先表示到这一步已经把上面一步的小括号算完了,还表示上面的中括号直接落下来不容易错。所以呀,虽然两种写法都对,但是一般都写中括号。
四、
师:算过三道题之后,小淘气觉得中括号很好用,写出了这样一些算式,大家看——
师板书贴题
〔(36+24)÷15〕+18
320÷〔5×(26-18)〕
24×〔19-(2×6)〕
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些算式在保证运算顺序不变的前提下,哪些括号可以去掉?
(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举手要回答。)
生1:第一个可以去掉中括号。
生2:第二个不能去掉。
生3:第三个可以去掉小括号,然后中括号改成小括号。
师:看来我们的数学表达也象歌里唱的一样“该出手时就出手”!简洁是数学永远的追求!那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生齐:中括号!
师:又为什么要用中括号?
生齐:改变运算顺序。
师:是不是有了中括号就行了呢?
生七嘴八舌:不是!还有大括号!
师:如果用了大括号还要再改变运算顺序呢?
。
师:在数学上一般用到大括号就可以了。但是在计算机的程序里面并没有这些中括号、大括号,都是一个一个的小括号,一个小括号不够用外面再套一个小括号,不够再套一个小括号!
(很多学生感到很神奇,不禁发出惊叹声。)
师:的确很有趣的!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再去查找资料。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