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见证初心

标签:
时评 |
如果以时间为线,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年龄最大的是1918年出生的程开甲,年龄最小的是1987年出生的申亮亮,跨越70年的年龄差中,时间见证并注解了“初心”。
“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的屠呦呦,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60多年”深藏功名的张富清,既有枪林弹雨中冲锋在前、浴血疆场、视死如归,也有埋头工作、奉献贫困山区。
“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袁隆平,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毕生”精力奉献给核潜艇的黄旭华,隐姓埋名几十年,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从“60多年”再到“一生”“毕生”,时光的量词定义了功勋的深度与生命的高度;从大国重器到民生饭碗,从生命健康到服务人民,光辉的事业书写了初心的坚韧与使命的光荣。黄旭华那句“我离开母亲的时候,答应她要常常回家看看,那之后三十年没有回家,我没遵守这个诺言,但我恪守了对组织的承诺,就是绝对保守国家的机密,这点我做到了。”映照出的是“自己这辈子没有虚度,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无怨无悔!”的家国情怀。
人们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祖国说,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共和国勋章”,“人民科学家”“人民教育家”“人民艺术家”“人民英雄”“人民楷模”……成为国家记忆中的群像志,成为民族星空的闪亮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