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弦岔曲
(2008-06-24 18:28:01)
标签:
杂谈 |
“单弦岔曲”是清代满族文化或者说是八旗艺术的代表之一,是形成于清代中期的曲艺曲种。据传内务府掌仪司的档案中存有经乾隆皇帝批谕,下传达到左右两翼的“龙票”。其内容大意是:上至皇亲贵胄。下至贩夫走卒,都可以自由组织演唱岔曲等活动。用以夸耀大清盛世,歌舞升平。喜好岔曲的八旗子弟皆以此为荣,称做票友。唱单弦岔曲伴奏用的是八角鼓和,据说八角鼓的穗子有:黄,红,白,蓝(按照八旗的颜色来的)。闲来无事,听听单弦,并收集到一些岔曲的文本很有意思,给诸位闲人贴出解闷,您上眼——
段子一:
《秋声赋》
这段词里有大的动静——恍如是海门潮涌千江浪,又犹如万马奔腾趱路途。也有小的悲哀——参透了人间苦,夜深掩卷暗踌躇。真是错落有致。这段词儿50岁以下的人您别唱,太年轻体会不到其中的滋味。听过少马爷唱的,地道!
段子二
《赞风》
烛影摇红焰,透纱窗,雨后生寒;荡而悠,扬花舞柳。雨打河轩,芭蕉弄影,竹韵悠然。到深秋,寒夜钟声闻远寺;送扁舟,帆挂高悬急似箭。牧童牛背放纸鸢,松涛恰似水流泉,柳絮癫狂如飞雪。最可爱,麦浪清波万顷田。
这段赞的是风,可一个“风”字也没提。让人觉得一股凉意!
段子三
《风雨归舟》
喜欢最后一句:一半鱼儿就在炉水煮,一半到那长街换酒钱。与前边的“受享清闲”扣上了,透着一股与世无争归隐山林的滋润。这段还有一个一七辄的版本,也很有意思:
疾风骤至。一阵阵寒彻骨,一点点打松阡,刮倒竹篱。檐挂飞瀑若盆倾,洪流满地,涨沟渠,行人难举步,征夫驻马蹄。忽然见江上渔翁打透蓑衣飘斗笠,离岸遥遥好着急。
顾不得绿柳村头,长街市,卖酒之家酒换鱼。望见了水泊山深多少里,辨不出这南北与东西。又搭着水连天,天连地,地连山,山连续,浑作一团宇宙迷。猛听得风雷大作,地动山摇,树倒石劈,霹雳雳地响,电光夺目妖邪避。非容易,来至在观瀑石桥
将船系。下船来向前指,欲往前村访知己。当此际,云方薄,风才止,密密如丝牛毛细。河边拥乱柴,岸上有泞泥。柴扉倒,枯树劈。残枝败叶随水浮,落花茅草铺满地。但则见,坡儿下卧着那么一头驴,原来是,吃醉归回一老翁,笑嘻嘻在桥边立,手指着驴,他道说驴打前失跌了我一身泥,为因我扭项观看风折酒旗。
另外单弦岔曲里还有许多看似逗趣,实则警世的小段,如说“怕”就有好多种,十二怕,十四怕,十八怕等,把各种“怕”凑到一起还真不少:
兔子怕猎枪,小孩怕没娘,气喘就怕干烟呛,腿脚不灵怕上房唱曲就怕公鸭嗓,坐车就怕来回晃。鱼怕网,人怕强,聊天就怕抬死杠。麻杆打狼两头怕,游泳最怕水冰凉
耗子怕狸猫,皮板怕受潮,月科孩子怕饿,雪怕开水浇,久病人怕死,瞎子怕过桥。(过板)人怕无钱,瘸子怕跑,人生就怕不害臊,作鬼儿都怕人知道,丑媳妇最怕公婆瞧,东洋车怕走泥水道,心田怕坏,人情怕薄。
逆子怕霹雷,野猫怕打围,墙倒就怕众人推,破鼓最怕万人捶。猪怕汤锅羊怕捆,为人最怕时运背。远怕水,近怕鬼,走道就怕连疮腿,脑袋怕秃疮,脖子怕气累,人怕死,灯怕吹,耗子怕猫猫怕狗,穷怕亲戚富怕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