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宝宝对“死亡”与“睡觉”的理解


标签:
成长嘉瑞嘉瑞妈妈八爪鱼茶餐厅死亡教育睡眠 |
分类: 嘉瑞嘉轩成长手记 |
插图:周末,我们全家又去了金桥国际商业广场,天气很好,大家的兴致也都很高,玩累了之后,八爪鱼先生突然想吃皮蛋瘦肉粥和菠萝烧,于是我提议大家去吉旺港式茶餐厅吧,初夏的上海,的确是到处都能感觉得到那种沁人心扉的明媚,商业中心种满了郁郁葱葱的植物,也让这片商业气息浓厚的广场,弥漫着一层南国的清新。
步行街的一旁,是咖啡店和西点店,门口的树下摆着几张铁质的桌椅,好奇的嘉瑞爬上爬下,非要亲自坐一下,在我的镜头里极尽折腾之能事,其实我也知道,人家不过是小宝宝式的好奇,不过嘉瑞这身衣服不配点小资的背景,也说不过去,哈哈。
http://s6/middle/4b0d0f77g87d2edec2755&690
http://s9/middle/4b0d0f77g87d2f1ad7a08&690
http://s6/middle/4b0d0f77g87d2f4c6ff95&690
http://s8/middle/4b0d0f77g87e5a226d4a7&690
注意到这个小人站在玻璃幕墙旁在看什么吗?他在张望楼下的熊娃娃,总归有点心有不甘的样子。但是我有恐高症,而且特没安全感的那种人,所以一看见嘉瑞趴在玻璃幕墙上,我就吓的不轻,急急的把嘉瑞拉下来,结果人家还不领情,特郁闷的。
http://s3/middle/4b0d0f77g87e5b7cfe672&690
把大小八爪鱼先生按在一棵棕榈树前拍照片
http://s13/middle/4b0d0f77g87d2f98bbaac&690
这就是我提议全家人用餐的吉旺港式餐厅,布置一般,但很干净,清清爽爽的台子,主要是喜欢他们家布置的几盆鲜花的造型,喧杂、人声鼎沸,也许这就是原生态的港式餐厅的写照吧,呵呵。
http://s3/middle/4b0d0f77g87d2fb64b532&690
http://s4/middle/4b0d0f77g87d2fc8695c3&690
港式茶餐厅必点的面包冰激凌球、广式腊肉炒芥蓝、干炒牛河、叉烧酥、皮蛋瘦肉粥,老公还给自己点了深井烧鹅和菠萝烧,嘉瑞对肉是来者不拒的类型,腊肉、鹅肉牛肉,统统笑纳,吃面包冰激凌的时候,人家自己还用叉子吃呢,就是吃到蘸着冰激凌的面包块的时候,小小的抖了一下,但也很快地塞进嘴巴里面去了,小东西知道都是美味,吃的连声音也没有了。皮蛋瘦肉粥是我的最爱,港式茶餐厅里面的皮蛋瘦肉粥通常会熬的很香很粘稠,如果让我不吃其他东西,我毫不夸张地能喝下两盅,哈哈哈。http://s12/middle/4b0d0f77g87d2fe50684b&690
据说在香港,茶餐厅是当地最平民化的饮食场所,三五步一个,比公共汽车站还密集。10分钟吃完,免费茶漱漱口,门口交钱走人。与上海的港式茶餐厅相比,香港的茶餐厅多了份市井的味道,通常是中年男子或阿姨做在门口的收银机后,边看报纸边招呼进来的客人;面包就摆放在进口处的透明橱柜里,供客人自由选取;手写的菜单随意地贴在墙壁上,传统的火车式靠背椅看上去舒适又怀旧。香港的茶餐厅更像以前上海弄堂口的小饭店,来来往往的顾客都是熟面孔,随时都能寒暄,更多了一份贴心。
http://s7/middle/4b0d0f77g87d3002960b6&690
吃完晚饭,全家人在商业广场里面的步行街闲逛,嘉瑞依然不改他爬高爬低的习惯,东游西荡地看热闹
http://s5/middle/4b0d0f77g87d30197a084&690
八爪鱼先生抱着他的小八爪鱼拍照,我让嘉瑞对着镜头笑,他愣是给我弄个不尴不尬的小样出来,咳咳咳,没个正型的小东西
http://s1/middle/4b0d0f77g87d302f698d0&690
========================================分割线======================================
网络上的教育学家们,给了我如下的解释:
面对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应当留意一个原则,那就是父母不要主动向孩子解释这个问题。假如他问到了,一定要正面回答。回答时要简单明了,避免含糊不清和欺骗的回答,比如“他走了”,“他睡着了”等等。当孩子没有正面问到的时候,尽量不要讨论这个题目,由于孩子的成熟度有异,教育者假如在孩子身心尚未预备好的状况下提到这个问题,反而会使孩子受到不必要的惊吓。会引起谈论此类话题的较多机会是家中有宠物死亡,或在看电视的时候。
父母在回答问题前需要留意两点:
第一,不要由于你自己内心的恐惧和避讳,而不谈论这个题目。
第二,当孩子来提这个问题时要认真倾听,从而判定孩子究竟想知道什么。只要满足了孩子想知道的那一点就可以结束谈话。判定时可用反问的办法,如“你说呢?”“你以为人死了去哪里呢?”“你以为天堂什么样呢?”这么做,有80%孩子就会很满足了。
还有一个问题是孩子时常提到的,就是问:“妈妈(爸爸或其他亲人),你会死吗?”由于孩子对时间的概念还不成形,假如家长直接答说“会”,将使孩子误以为近期就会发生。所以在回答该问题时务必加上“要很老很老很老才会死”。通过多次夸大“很老”这个字眼,使孩子觉得时间还很长,不会由于他的亲人受到死亡威胁而不安。我们成人常常会忽略孩子的视角,但对一个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一个初中生就已经“很老”了。
这是每一个年龄段对于“死亡”概念的理解:
(1)2~7岁
(2)8~1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