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出生的小镇住一夜
(2013-03-18 14:41:28)
标签:
出生
小镇
爸爸
妈妈
杂谈
|
分类:
行走
|
趁周末,爸爸不上班,妹妹的宝宝回自己家,我们仨回小镇。从铁岭出发,往北三十五公里。
爸爸妈妈都更喜欢小镇,大概是因为地方小,生活的时间又久,一切尽在掌握:出门买菜、交水电费、取钱、走亲戚,全部走路便可轻易到达,连车都不用做。
我出生在小镇唯一的大医院,我家老房子后面。每年回家,爸妈都说,你要记得自己的阴历生日:正月二十八,上午十点,以后我们不在了,没人能告诉你这些。那天,是阳历三八节,妇科大夫都去开会,只留下一个年岁比较大的女医生值班。我临盆时,好像一切都来不及准备,从破羊水到落地,过程实在太快,老医生刚消毒好双手,正扯着手套往上戴,一切就结束了,我已经等着剪脐带了。
作为父母的第一个孩子,自然得到很多爱,爸妈至今记得我小时候的趣事:比如四岁半时已经能独个走去幼儿园,不需要人送,妈妈只是在自家窗户看着。那时妹妹出生不久,爸爸清晨六点坐通勤火车上班,晚上六点才能回来,妈妈一个人带俩孩子,还要上班,颇吃力。
妈妈问我,你记得吗?冬天去幼儿园接你,要抱妹妹,你只能牵着我的衣服角走路,摔得跟头把式的。后来,请楼下刘叔叔帮忙接你,他家小孩和你一个班。你喜欢去邻居大娘家吃饭,她家孩子多,有时连个板凳都轮不上,只能蹲在桌子边。
可惜,这些有趣的经历,我都不记得了。但记得妈妈说的那条路,是住宅间并不宽阔的土路,每逢下雨下雪,便会积水和泥泞。刚上小学时,但凡下大雪,路途即艰难起来,通往学校的半路上有个土坡,于只有七岁的我那简直就是天堑,怎么也爬不上去,加上人又胆小、羞涩,不敢向过往大人和高年级同学求助,总要费力好久,手脚并用,连急带累,才能越过"高山"。
在这个小镇,我惹过很多祸。从幼儿园滑梯上倒栽葱地滑下来,从单杠上头朝下摔下来,在山上疯跑摔瘸了腿,去幼儿园接妹妹让她摔脱臼了手臂,去林场放风筝看到死婴受了惊吓,放学没回家独自去高粱地让父母到处找,偷爸爸印章在考试卷子上伪造家长签字,等等。
有这些不甚光荣的过往垫底,以至于今天,作为非常偶尔出现在镇子上的我,走路总是低着头的,表示自己很低调很谦逊,因为随时有可能出现曾经抱过我的叔叔阿姨。
说不定,还有写过情书的男生。
一想到这些,我就恨自己太胖了!!!
据说,这几年,小镇有老龄化迹象,傍晚出来散步、跳广场舞,都是老人,年轻人不多。用我爸的话说,"月科的孩子,大家都喜欢,但是很少见到。"
关于小镇的好处,有很多。人少,高楼大厦不多,天更蓝些,蔬菜新鲜,下馆子便宜。夏天可以去山上散步,顺便捡野菜、野桃核。野菜可以和肉一起包饺子,小小的野桃核,拿来填充枕头。
我在老房子的饭桌上,摆了泡茶的茶盘盖碗,把从前带回来的好茶翻出来,泡给爸妈喝。
他们,也很少回来。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