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你不欠这世界一个解释

(2012-12-17 20:48:03)
标签:

小说

电台故事

情感

分类: 尝试

下午,沙夏帮本部门的编辑录了几条栏目广告。

进入录音棚,调过话筒高低距离,试过音,沙夏用各种语气阐释了短短几条广告语。隔着双重玻璃,能看到被隔绝在另一空间里的编辑和录音员嘴巴一张一合正说些什么,而周遭一片死寂。编辑按开对讲,对其中一条表达了不同意见。沙夏重新演绎。

这些没有经过配乐的栏目曲人声部分,被称作“干播”,只是素材,经挑选和剪辑后,配上音乐或音响进行多轨合成,再由领导审听通过,才能进入播出库,成为日常使用的栏目曲。

相比抽干所有声音的沉郁录音棚,沙夏更喜欢由精准操作和无可逆转之时间感共同构建的直播间。尽管每次上节目都不免紧张,一旦话筒打开,音乐推起,沙夏便会迅速镇定,一种手持竹篙,脚踩扁舟,任意游走于潺潺流水上的欢愉从心田破土而生:开始曲、栏目曲、公益广告、音乐、录音素材、口播稿件,彼此交错配合,推高就低,混音出现……这个过程,用分秒计算,既不能出错,也无法重来,既有赖于精心准备,更决定于当下的情绪。

“下面,请导播为我们接通平安乡漂流运动中心的何先生,与各位听友分享他精彩的工作经历。”

“何先生你好。”话筒前,沙夏如常问候,并迅速调整电话音轨位置,让对方的声音更加清晰。

“沙夏,你好。”格子男毫无口音的普通话通过光纤远远传来。

大寨,在狂放的流水声中浮起。

格子男轻轻拉住她:“等我,我也会来。”

傍晚,沙夏在村支书家吃晚饭,由女主人下厨:蒸腌肉、炒土鸡蛋、炒南瓜杆、野菜汤,自家种的稻米炊成的米饭。女主人虽然个头娇小却力大无比,正厅用麻袋装着近百斤重的野茶叶,是她下午上山劳动的成果。

早就听说侗族人家热特别爱干净,“参观”过离主楼不远处木板搭建的厕所,沙夏得出“果然如此”的结论,居然有水箱可以冲水。村庄人口不多,且自有格调,周遭尽些木质传统吊脚楼,并没有大煞风景的水泥建筑。支书家的这栋格外齐整,厨房的地板和半截墙壁处还镶嵌了雪白瓷砖,灶台也由瓷砖包裹。

沙夏的卧室在二楼,除了单人床和一把竹椅,再无其他家具。床上铺着淡蓝色床单,看起来也是干净的。窗户上没挂窗帘。好在,照明灯并不强烈,大约是因为乡间用电格外俭省。

天已黑透,在手电筒光的引领下,沙夏心怀敬畏地随村人进入环绕千年古杉树的开阔场地。据村人介绍,大寨村先祖从中原避难而来,这些根植河边、需数人合围的杉树群落,正是承载村庄历史与风骨的风水树。

有人早就牵来电灯,将场地照得通亮。

这是一场完全松散的演出。村民根据彼此相熟和要好的程度围成几堆,热烈歌唱。沙夏开启MD,抓紧采录,尽量在不影响众人欢唱气氛的情况下,弄懂自己刚刚采录的歌曲大体是什么意思。所有被问到的村民,汉话都讲得很好,既不乱摆官话,又能简洁释意。

“高山高岗种高粱,高粱美酒桂花香。心想和哥成双对,只怕无缘惘思量。”

“骑白马,过大江,江宽九丈九,我骑马轻轻越。”

“老公公,老婆婆,你说那正月里,是什么花儿开?”

“约好的日子你没来哟,那油炸的豆腐,都起青苔!”

狂欢直抵夜半时分。篝火燃起,远来的女客被热情的村民裹挟,彼此勾连,绕着噼啪作响的火焰扭动身体,停停走走,转起圆圈,直到被几个年轻人猛烈抛向天空。遮天蔽月的巨大树冠一下子近了,一下子远了,沙夏在手臂间笑得喘不过气来。

有个人,一直未有出现。

沙夏的心,有种沉甸甸的下坠感。在如此炙热欢腾的夜晚,她忽然觉得,好孤单。

   “那油炸的豆腐,都起青苔……”

    双层玻璃窗外,导播适时切断电话,示意沙夏注意节目时间。

沙夏点头表示知道了,轻轻调整呼吸,慢慢拉低音乐:“收音机旁的各位听友,关于大寨村的欢乐夜晚,今天为您说到这里。明天同一时间,请您继续锁定波段,收听由沙夏为您主持的旅游节目《脚步》。”

音乐扬起,沙夏口袋里的手机震了震。按开短信,是陌生号码:

“沙夏,对不起。”

有人从导播那儿得到了沙夏的私人电话。

就像沙夏从村长那儿打听到他的办公电话。

导播间里,下档节目的主持人正等着接班。沙夏退出CD,收整稿件,快步走出直播间,转到制作间把刚刚被自动录下的《脚步》节目调出,编制日期,重新发送,以备重播。

他的声音在电脑上画出混沌而模糊的波形,不如她的那般清晰和锋利。正如他在节目中介绍起乡间景色时是紧张和拘谨的,与沙夏的欢快与自信形成奇怪的张力。电波中,由各色声音汇聚而成的溪水,每一处激流、险滩、峰谷、瀑布都不逊色于初相见的山谷下午。

他们彼此给对方的,是各自生命里从未有过的经历。

她重新打开手机,又看遍短信,默默删掉了他的号码。

在直播间,沙夏几次就要冲口而出的那个问题,现在已不必回答。

“我已经得到你能给我的最好的,而你,也不欠这世界一个解释。”

 

 

(修改了一遍,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