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小事之——筇竹寺到底有什么好看

标签:
云南筇竹寺大雄宝殿大殿建筑罗汉什么好看旅游 |
分类: 春城 |
既然是宝珠寺—三家村—筇竹寺环骑,自然要路过昆明名刹筇竹寺;既然福州技术男是学建筑的,自然提供了新的欣赏角度。
我们重点关注了这么几样:
罗汉。
大雄宝殿。
佛道合一、僧尼同在的寺庙氛围。
树荫下的盒饭。
很多人去筇竹寺都是奔着泥塑五百罗汉去的,那是清代四川人黎广修和众徒弟的杰作。
不知是不是因为云南天气干燥的缘故,几乎所有的彩绘泥塑都保存完好。除外面游廊上的积了一些灰尘,有个别被阳光晒得起了皮儿。
罗汉的各种神态自不必说,仅衣着,文人的宽袍大袖、武士的皂靴紧衣,衣面颜色、花纹,各式各样的鞋子:厚底儿薄底儿,前端绳子拧成各种样子的麻鞋、草鞋……像看活人一样有趣。
以貌取人并不是一无是处,起码这些罗汉是通过神采、衣饰说话的,还有那些手里的小玩意:珊瑚、拐杖、金蝉、佛手、桃子、书……统统传递信息:“瞧,我多悠闲,衣帽整洁!”“走了很多路,累啊,麻鞋断了很多双。”“看书看书,读万卷书。”“呦,您拿的这是什么?”……
我相信,黎同学是学人类学的,不仅阅人无数,还能把他们的样子默默记在心里。当然他那几个徒弟也都是各怀技艺的创作高手,可惜只留下师傅一人的名字。
据说,这项工程持续了7年。显然,这是个大活儿,以一介外省私人班底承接,可见“黎家班”在当时西南边陲的影响力。看工程质量,百年未坏,显然从选材到施工都是精益求精,只是不知道这泥料从何而来,玉案山就地取材?还有,工程款是怎么个付法?是先付一笔,完工再结尾款,还是最后统付?最后庙里花了多少银子?若此笔银两数目不微,说明光绪九年前后的筇竹寺颇有实力,最大规模的维修就在这一时期,寺中各殿统统大修了一遍。庙中如此富裕,是香火旺盛还是庙产颇丰,还是得到了周边富豪的资助?还有,黎头目和他的助手们是连续7年居住山中,还是中间回川慰妻?难不成,还携带了家眷?他们是和庙中僧人一起吃素,还是另起炉灶吃荤?
我承认我承认,想多了。:)
目前能够近距离欣赏的是进门后左右两边殿宇里的罗汉。大雄宝殿中也有一组塑像,个人认为更有趣味,只是不能进入欣赏。
远远看去,众罗汉踏浪而来:墙壁上白浪滔滔,诸位神祇或乘坐神兽或脚踩海波,各显神通,像是要赶赴重要的聚会,也好像去行使什么神圣使命。所有人的衣角飘飘,身体前倾,显得急匆匆滴,仿佛远方有人在呼唤:“啊,救救额们吧!你们咋还不到咧!”也有个别表现得很淡定,沉首驼背地伫立浪头——那是假象,绝对是假象,是为了衬托其他罗汉的焦急。
两组人物布局应该是经过精心设计,或疏或密,疏是为了密,或静或动,静是为了动。这就是传说中的反衬呐,这就是传说中的情景呐。
至于,长着巨长脚杆的,无敌长手臂的,那是为了表现超自然神力吧:抬脚能跨过大海,伸手可得月亮。当然那不是月亮,而是颗明珠,倒悬在大殿的柱子上,为了让超长的泥塑手臂不至于断裂,还做了巧妙的支撑和联接……
有个景象不能忘,好像有只毛驴混迹涉海神兽之中,我赶脚,其它神兽都很嫌弃它,“泥吗,驴也来啦,丢脸呐,呃不要和低阶动物一起过海,呃要回去!”
:)
现在,我有个更大的疑问:这些罗汉是怎么躲过文革的?居然都没被砸没被烧,不太可能啊!
谁能透露点儿玉案山秘史?
关于大雄宝殿,用技术男的话说,“比例适中。”
我问,有不适中的古建么?技术男答,基本没有,因为古建都有例可循。据技术男鉴定,大殿额枋呈T型,架构貌似元代,后面的门扇是六抹头,又是清代惯例,看起来有点儿混乱,但总体上还是舒展有度,富于美感。只是,檐下多出支撑屋檐的细柱看起来别扭,不知是不是后加上去的。
根据资料,元代建筑群毁于火灾,明永乐年间重建,至清康熙、光绪年间再度重修。也就是说,现在看到的大殿,至多是明代。
重修殿宇是需要大笔金钱的,因此可根据重修的年代来判断当时筇竹寺的经济状况。大宗工程当然少不了有决断、有能力的主持,也可约略据重修时间推断该寺的人才雄壮时期。
我对平地上的庙宇向来不咋敏感,或许是因为那种崇高感和仪式感都不强。有些修在奇怪地点,比如悬崖、人迹罕至密林中的宗教场所叫人额外感动。如若寺中只有香火没有气质版僧侣,也会让我辈觉得滋味平平。倒是个把民间小庙充满世俗感的唱经或请戏还愿活动,有种难以比拟的活力。
单单是偶像,怕是很难俘获世人心灵吧?
当然,仪式感不强也跟我们到达筇竹寺的方式有关。从宝珠寺方向骑车过来,一路下坡,放纵感极强。想来,百十年前,绝无如此平坦的盘山公路,香客们必是徒步上山,带着心愿和供品,礼佛罢在院中树荫下小坐,吃点儿素斋,心头该有说不出的畅意……
北京小碗姑娘念念不忘筇竹寺的饭。大雄宝殿后几张阴凉石桌全都围满,有人捧着盒饭吃。旁边一牌子上写着:盒饭5元,米线5元,烤豆腐5元。不知小碗姑娘吃的是哪种,听说,反正不是纸饭盒装的那种。
技术男和我没有吃庙里的素斋,把自带的鲜花饼拿出享用。夏初,正是玫瑰饼季。
筇竹寺中不仅供奉佛祖,还有道教神祇。有座不起眼儿的偏殿,门楣上挂着匾额,上书“神光普照”,殿中供的是三清。
大雄宝殿背后,供的是帝王打扮的关羽——匾额上四个字:“义薄云天”。武帝的样子我不喜欢,很怒很威,还有个肚子。可能是刚看过甄子丹版关羽,心里老有个宇宙最强版大英雄印象。武帝两边相伴的是黑脸周仓和白脸关平。
还是佛家宽容啊。
有几个老外在庙里转悠,和寺中和尚、尼姑交谈。
隐隐听到灰袍女尼用云南话讲述身世,“改(解)放后……”光头老外边点头边用云南话进行鼓励性重复“改放后……”
阿弥陀佛。
大殿T型额枋。
奇怪的柱子。
山门狮子。把球抱在两脚中间。可爱呐。
建筑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