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昆明小事之——收到2011年第一份礼物

(2011-01-04 21:34:37)
标签:

东北

家乡

萝卜条

妈妈

干菜

保鲜

鲜只是幻觉

美食

分类: 春城

2011年第一份礼物,是妈妈寄来的正宗调兵山自制干腌菜:)

这礼物本应去年得到,俺妈邱春杰同志一糊涂写错了地址。还好昆明正义街邮局的邮递员同学认识我,包裹拐了几个弯,最后有惊无险送上门。

虽然晚到了好多天,但是,这毕竟是我今年收到的第一份礼物哇。

包裹的外包装是邱大美女亲手缝的布口袋——看来妈妈是笃定坚守多年来形成的习惯了,就是不用一次性纸箱。以前邱美女寄包裹来,都是自制口袋,地址、名字用粗笔写口袋上。轮到我往家里寄东西时,再把它翻过来,用另一面写。

现在邮局不让往口袋上写字了,直接贴一纸单。

邱美女的字写在里面的纸袋子上:“这是晾干的绿萝卜(无盐),可将它泡上一、二个小时候,洗净控干,然后放盐、白糖(少许)、美味鲜酱油、少量味精,拌匀后即可食用。放一点辣椒油更好。每次只一小把就能泡一小碗。”

写了四个纸皮口袋,分别装了干萝卜条、干芥菜疙瘩条、熟芥菜疙瘩,还有一个熟干菜条,是什么认不得,可以和花生同蒸。

据说,萝卜干是一天内干透的,最大程度保留了新鲜时的营养和味道。

立刻水发了一把。过了个把小时,萝卜条两端的绿皮已经返青,捻起来一咬,呀,脆!而且是带着艮叨劲儿的脆。几根一起咬,嘁哩喀喳响着,让人觉得自己牙口特好。

滋味真好,带着淡淡的甜和东北大青萝卜特有的辣气。

刚好,晚上煮泡菜火锅,直接把萝卜条放汤里,当青菜吃。

几乎每个保留传统的东北家庭,都要在深秋时节储存大量的蔬菜:晾晒成干,用大号的坛子腌成咸菜,用大缸积成酸菜,以应对漫长的寒冬。有的蔬菜,还可以自制成罐头:把最红润的新鲜西红柿切成细条,放进小口玻璃瓶,装满后,塞上橡皮塞儿(用针头留个出气孔)上锅蒸,蒸好晾凉,再把瓶口用蜡密封。到下雪天,打开一瓶,和鸡蛋同炒,又红又黄又美味,是我记忆里寒冷时节最好、最高级的菜。

黑土地(据说黑土地面积逐年减少,流失速度惊人)上种出的蔬菜,因为土壤肥沃,生长期较长,味道纯净甘美。如果是自己园子里现摘,没用过化肥、农药,生吃很好味。茄子、生菜、黄瓜、胡萝卜拼成一盘,蘸点儿手工黄豆酱,最家常。

凡干净、细嫩、无毒的蔬菜,都能生食。在泰北清迈,我们吃过当地专门种来生食的各样蔬菜,和烤肉、烤鱼一起,蘸上当地特有的甜不辣酱,很能解油腻。再喝一杯加了很多冰块的清迈菊花茶,绝美。

我初到福州,最吃不惯当地的蔬菜,觉得太寡淡太古怪了,居然一丝一毫的甜味都没有,跟家乡菜没得比。这种感觉,好多年后才慢慢过去。自打和福州在地郎混在一起,很快上道儿喝汤吃海鲜,而且还成为新的饮食习惯。

新的饮食习惯也会慢慢变旧。在昆明,想随便找个街边馆子吃顿海鲜,显得比较不合时宜。不过,我已经不是从前要花很久才能适应环境的小女生了,幸福的秘密在于睁大眼睛不放过一个细节地体会身边的每一点好,再眯起眼睛忽略有可能的不好。高原的好处很明显,高高低低的红土地慷慨长出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植物,每回去菜市场,都有新发现。

曾有个姐姐说,只有像生在东北、西北这些苦寒地带的人才爱吃腌制食品,因为一到冬天就没有新鲜蔬菜可吃。如果像她般幸运地生在南方某个温暖城市,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吃,会特别讲究什么都要吃个新鲜。

其实,从农耕社会走来的国家,都有各自拿手的保鲜技术,因为即便气候温暖,物产不断,依然要把当季大量产出的蔬菜、肉食想办法储存起来,否则就只有看着它们烂掉。

现今,不仅要储存,还要让它永远不坏。任时间流逝,防腐剂嵬然不动。什么时候拿出来卖,都跟刚摘下、刚杀掉似的。

鲜,只是个幻觉。

自从有了大棚技术,即便是寒天腊月,家乡人也可以吃到绿莹莹的蔬菜。我的父母却不怎么喜欢。那些在大棚里烤火炉、照日光灯的速生反季节蔬菜,不好吃。

懂得顺应自然,是一种智慧。

所以,还是邱同志用风和阳光晾干的萝卜,最有家乡味道。

谢谢妈妈。

 

看,邱同志的字,写得多么好看:)

昆明小事之——收到2011年第一份礼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