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茶山之——采茶季一斤鲜叶三块五(小古德村遇春雨)

标签:
鲜叶古德百年老茶树毛茶大理南涧春茶之旅旅游 |
分类: 行走 |
小古德茶山。“鹤立鸡群”的老茶树。
小古德,无量山中小村,离大理南涧县城五六十公里。
无量山在思茅、临沧和大理南涧的交界处,自古就是著名的产茶地。
小古德村所在山中有一片两百多亩的茶园,期间遍布大叶老茶树,最老的一棵据说有三百余年,号称全大理第一。每年,小古德茶园能出两万五千斤茶。
古德村茶分茶厂茶和农户茶。
茶厂茶的原料来自海拔两千多米的茶山,茶树树龄较老,树种繁多,有专人施肥、喷药和照看——现在想要喝到完全的生态茶,是比较困难的,茶树极易生虫。茶山采下的茶叶直接进厂,通过机器杀青、揉茶,再进入机器烘焙,变成当季的绿茶。今年的明前绿茶供不应求,每做出一批都能立刻卖掉。我买了一市斤:三十元。
农户茶就是农民自种茶,茶树散落村中,样子不比茶山上的茶树好看。村民把摘回的鲜叶手工做成毛茶,赶街时拿到小河底乡集市上卖:今年大约可以卖到十四、五块一斤。毛茶只需三道手续:杀青、揉茶、晾干,制作方法简单。但是毛茶不能立刻喝,要放几年,让苦涩味散去,变成生普再喝。
小古德村茶山由茶厂承包,每年交四万承包费,村里把这笔钱分到各个队里,用来做些公共事业。村民们在春、夏、秋三季上山采茶,赚些手工钱。今年的手工钱是七角:也就是说在茶山上每采到一斤茶,来回走十公里山路背到茶厂,可以赚到七毛钱。一个手脚麻利的成年人,一天可以采下四、五十斤鲜叶。
据看茶山的李三说,一个好劳力一年可以赚到四、五千元采茶钱。
相比没有其他资源、只能靠种地过活的村庄,小古德村村民的日子还算不错。
除了采茶,农户还可把自家茶树的鲜叶卖到茶厂。茶厂门外小黑板写了今年的鲜叶价格:一级三块五、三级两块五。怎样区分等级,我不知道。
茶农的日子靠天。天旱,茶树不发,茶叶减产,茶农自然赚得少。但有时年成很好,茶叶产出量过剩,手工费也会下降:比如去年的采茶费就只有每斤六角。据说,茶价最便宜时,自家出产的鲜叶也只能卖到七、八角钱。
今年茶价暴涨是因为天旱。连无量山这样森林覆盖率较好的大山,也很缺水。过把边江时,宽阔的河床上只有极细瘦的水在流。修过水电站的地方,断流。
我曾很多次想过云南下雨的情形,想得春雨都入梦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实际上,它来得很高调。天上春雷滚滚,搞出很大动静。
下雨时,我们正在小古德村何绍才家。何绍才,村中卫生所医生,是此次旅行的领队张老师的中学同学。为了招待老同学,老何亲自下厨做了几个乡间小菜。我们吃饱喝足,正要出发上茶山,一个霹雷下来,照得小院子白亮白亮——我站在台阶前,被近在眼前的白光和骤起的爆响吓得一哆嗦,手下意识捂上耳朵,等缓过神来刚想叫声好,雨点已经噼里啪啦砸在青石板上。
老何的妻子边收拾饭桌边说,这下好了,你们就歇在家里吧。
张老师的另一位同学老陈高兴:是啊,山上可能下得更大吧。
陈老师从大理下关赶到南涧,和我们汇合,到小古德村时,我们已经相处了两天——文革时,他只有十五六岁,读初中,和同学们一道都被下放到无量山中小村当农民,对大山深处的一草一木都很熟稔。应该是旅途疲惫,加上对天气状况有些担心,陈老师看起来并不想连夜往山上赶,一直说,山上怕是雨下得更大。
老何没看出老陈的担心,蛮有把握地回答:不会。
果然,大雨下了十几分钟,变做零零星星的小雨点。只有雷声,还在头上隐隐地滚。虽然雨量并不是很大,相比上午还炽烈的阳光和阳光下枯黄的田地、远山,下过雨的村落一下子变得好看了:老何家的晾衣绳上挂着水珠,好闻的土味和植物味道从四面八方汇拢过来,直往鼻孔里钻。
我暗暗高兴:浓雾细雨中的茶山,才是真茶山呐!
趁着天还没黑,茶山旅行团全体成员:张老师、老陈、小坐、我,在向导老何的带领下,顺着一条小路,往山上去。我们要走五公里。这条路,也是村民们采茶的必经之路。清明前,正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采茶季,不过也不是天天采,要让茶树休息一下,发些新芽。
老何背了我的背包,老陈背了张老师的背包。我只挎了个装相机的军挎,开始还撑着一把不能完全打开的格子伞。可能是太久没下雨,伞都锈住了。
好久没走夜路了。空着手,走得别提多美。
雨后的山中,负氧离子很多,还有好闻的花草香,就像在做芳香SPA。
中间路过一个小村,是小古德二队。我们去问了毛茶价格:十六块钱一市斤。
到达茶山时,是夜里九点。
大家在看茶人的房子里放下行李。
他们几人在火塘前围坐,烧水喝今年的新茶。
我在月光下的水池边,用山泉水洗头、洗澡。
住在茶山上的李三。李三给茶厂工作,他的工作就是守护茶山。他开了一小块地,种苦菜和红豆。除了看茶园,他还拿手找野菜和野果子:)早上,李三用高山蔬菜、腊肉、豆腐皮煮了好吃的杂锅菜。
村民通常不采老茶。据说,老茶不让采,更重要的原因是采老茶不划算——半天也完不成工作量:)
这棵老茶树生了不少虫。
茶厂的揉茶机。可以一边加热,一边揉。
这是新做出的绿茶。原来绿茶的工艺相对简单一点,主要看烘焙时间。通常,四斤鲜叶出一斤绿茶。
我衔的是紫芽茶的鲜叶。很香,比绿叶子香。
据说,紫色鲜叶做出的绿茶颜色很深,不好看。
咬一口味道像橄榄的山桃,等回甘上来,再咬一片紫芽,会有极妙的味道:回甘更甜,鲜叶更香,两者合在一起竟像铁观音的味道。这是我在茶山的意外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