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稿——我们可以改变这个地球
(2010-03-21 22:06:17)
标签:
环保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吃素生活方式的改变云南四季连旱杂谈 |
分类: 尝试 |
我们可以改变这个地球
调兵山
云南旱情持续升级。据云南省气象局最新通报,云南省目前的干旱为:秋、冬、春连旱,全省综合气象干旱重现期为80年以上一遇,其中滇中、滇东、滇西东部的大部地区为100年以上一遇。据新华社最新消息,目前旱灾造成云南省3000多万亩农作物受灾,受灾人数超过700万人。
周六,笔者和几位骑友骑自行车去城南观音山方向看湿地,目之所及让人心焦:原本应是一片绿海的湿地除了核心地带还能见到些许绿意,边缘的水生植物一片枯黄。骑友们都说,如果一直不下雨,湿地中间的绿色很快也会变成枯黄。中午,大家在一户农家乐吃饭,点菜时,笔者建议少点肉菜、多吃素,为抗旱救灾出力。在大太阳下骑行了几个小时、急需补充能量的骑友们倍感不解——吃肉和抗旱有什么关系?我们现在连车都不开了,每日节约用水,还给灾区捐钱,做得还不够?
从表面上看,我们每个人的饮食习惯似乎和百年不遇的大旱并无联系,但如果仔细分析旱灾成因,就会发现:原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在点点滴滴、分分秒秒地改变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不久前,四川省气候中心主任马振峰从气候学角度解读了今年的大旱,据他分析,中国西南地区遭遇旱灾的原因有三:一是青藏高原去冬积雪少,高原热力因素影响到云、贵、川等省出现干旱;二是厄尔尼诺现象使得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向东走,导致由南方进入西南的热带水汽偏少;三是大多数冷空气在北方就开始偏东移动,较难进入西南地区,加上缺少对流天气,无法形成降水。
如果把马振峰的三点原因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全球气候暖化促使极端气候频现。而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活动制造的碳排放: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大量增加,使得大气层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这就是人们经常提到的温室效应。
200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畜牧业长远的阴影—环境问题与解决方案》报告中明确指出:动物养殖业排放9%的二氧化碳、65%的氧化亚氮、37%的甲烷。如果换算成二氧化碳的话,动物养殖业排放的温室气体占总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8%,比所有交通工具的排放量还多——也就是说,生产肉食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其实比起全世界的火车、汽车、飞机、轮船加起来还要多很多。生产1公斤牛肉相当于一辆汽车行驶250公里的碳排量;仅0.45公斤牛肉的产出就需要消耗2万公升水,相当于一个人半年不洗澡才能省下这么多水。难怪一些环保人士说:“一个开吉普的素食者,比一个骑自行车的肉食者更加环保!”
据统计,如果一个人一天不吃肉,能减少7公斤二氧化碳排放。只要全中国13.3亿人口每人吃素一天,就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3.1亿公斤。按照一棵树一年可吸收18.3千克二氧化碳来计,相当于植树5.087亿棵。这些数字告诉我们,改变全球暖化的秘密就在我们的餐桌上。每餐少吃一点肉,每个星期至少一天吃素,对绝大部分国人来说,应该不难做到。对我们来说只是生活方式的细微改变,对极端气候频发的地球来说将是巨大改变。
从昨天开始,集合了众多昆明人智慧的小册子《抗旱节水攻略》开始向广大市民发放,大旱当前,节约用水已成为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笔者认为,从细节出发,深刻反思我们曾大力推崇的生活方式,以更加环保低碳的生活态度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对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具深远意义。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力量改变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