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雪山潜伏之——到不了的地方,就用食物吧

标签:
豌豆洋芋小馄饨米米玉龙雪山旅游 |
分类: 行走 |
到不了的地方,就用食物吧
在丽江呆了三个月。上山,回城。上山,回城。这样的过程一直持续到走访完第十三个村庄,隐藏在雪山深处的青松村。
从青松一村回到丽江城第二天,我非常有仪式感地给自己做了一顿饭:三个小菜、一个罐头,外加白菜丝煮虾仁馅小馄饨。这顿饭的创意来自一本书,书名叫《到不了的地方,就用食物吧》,讲的是两个台湾男骑着摩托机车满岛找美食的故事——如果你真有什么地方想去又去不了,就做一餐当地的美食吧。
果然,第一只热腾腾的小馄饨入口,浓浓的虾子和白胡椒味道,立刻让我想起在福州逛街吃鱼丸的日子。井大路可胜店的鲨鱼丸,就是要放白胡椒粉和白醋,每一口都很赞!
虾仁馄饨、紫菜滑蛋、茄汁沙丁鱼罐头。想我的福州了。
酸菜炒嫩豌豆。舍不得玉龙雪山深处的村子和人。
在头台、甲子、青松、玉湖,凡海拔低一点天气暖一点的村庄,冬日里到处看得到豌豆田。和黑绿细小的鸡豆相比,豌豆田不仅绿得清甜,长相也大胆。每次看到一蓬蓬支支愣愣的豌豆苗,我都忍不住问:“什么时候才能结豌豆啊?”得到的答案是:“快了快了,春天就能吃了。”
吃豌豆的时节,会不会想你们?书里的子民们和没能写到的子民们:老徐、吕金秀、马月芬、海涛、老和、赵立章、王老师、米米……
每次蓬头垢面地回到城里,为我提供温暖大本营的“同居女友”海涛,都会被跳蚤暴咬;第一天把我领进雪山的纳西人和正光,不仅画了张非常厉害的“秘密寻访图”,还在最关键的时候帮忙打电话;在甲子村通往景区的山路上,环卫所的赵立章紧急开车来接人,远远看见胳膊一甩一甩走在山路上的我,立刻咧开嘴笑;印象丽江的王老师第一次从高高的台阶上走下来:鸭舌帽、墨镜、黑大衣,分明是老点儿的许文强;米米说,萃萃姐,我一回家你不在了……
吃豌豆的一刻,想你们。甲子、青村、黑水、雪花、头台、玉湖、龙泉、汝南果,雪山深处温暖的味道、温暖的时刻……
一清早,头台村徐光锋家用机器磨鸡豆,豆子变成雪白的粉,略带苦涩的味道在院子里漫过。中午,玉湖村的吕金秀用油辣子炒洋芋,洋芋被擦成片片,每片都有圈艳艳的红。晚上,黑水村的陆献家炖了一只鸡,喝汤的长柄木勺上有红色、黑色的花纹。
我在这些善良的人家,吃饭,睡觉,彼此打量,互相盘问。
“你们那儿有牛有马吗?”
“你们那儿有山吗?”
“你们那儿冬天会刮大风吗?”
“你们那儿可以生几个孩子?”
“你有男人吗?
“你有孩子吗?”
“你每个月赚多少钱?”
“你还会回来吗?”
我会回来。
如果回不来,就做一餐饭。有火腿,有洋芋,有炖鸡,有豆腐,有洋丝瓜,可能还有鸡豆凉粉。
如果村庄想起了我,请做一餐饭。有汤,有鱼,有蔬菜,有鸡蛋。
到不了的地方,我们就用食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