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雪山潜伏之——去玉湖 服毒

标签:
附子旱厕挎斗水厕李叔玉湖旅游 |
分类: 行走 |
隔着金黄的草甸子,远远看见山脚下的小村。
有了丽江本土文化人李叔和宇宙无敌超级亲和力吴制片的帮忙,我的采访范围有所突破。
今天,去了玉湖村,白沙乡离雪山最近的一个村庄。也是新中国成立之前,来自美国的洛克博士为观察玉龙雪山而居住了二十几年的村庄。
村子海拔2900多米,是一片坡地,有三百多人居住,村民都是纳西族。
据李叔说(李叔名李实),玉龙雪山在纳西语里被称作“姆鲁”,“姆鲁”是天石的意思(玉龙雪山像插入天空的巨石),玉湖村一带被统称作“姆鲁啃”,“啃”是脚下的意思。
按照丽江坝子曾是一片海子的历史记载推断,雪山脚下的玉湖也是纳西人最早居住的地方。
玉湖村在解放以前不叫玉湖,而是叫雪嵩村(为什么叫雪嵩,不知道,下次问问。据说现在很多外国人只知雪嵩,不知玉湖)
玉湖这个名字也不是乱起的,村旁有个由雪水和泉水共同汇成的小湖就叫玉湖。传说,纳西人的头领木老爷曾在湖心投放多一个玉壶。
原先的玉湖是片沼泽,周围长满芦苇。现在的玉湖被平平直直的水坝框起,很委屈地变成了扁四方。村人说,这是若干年前一位丽江行政长官的作品,为了灌溉需要,把湖变成了水库,湖心岛湖心亭从此被淹得只剩饼干大小,岛上海棠树枯死。
回看二十年以前,D-培-养-的-官-员-不-具-备-基-本-美-学-素-养,但好歹还有一颗为民谋利的心。现在嘛,从成-都-金-牛-区-政-府-强-拆-民-房-导-致-屋-主-自-焚-再-给-冤-魂-定-性-为-暴-利-抗-法来-看,应该是,大有进步。
白沙细乐中著名的曲牌《公主哭》,弹奏的就是发生在玉湖的悲剧,讲的是木氏土司将女儿嫁给了普米族的首领……后来湖中小岛长出一颗海棠树,所有枝条都伸向水面,如渴水的公主垂下的发辫。
哎呀,么样搞法,这篇博客就没完没了了——
还是,回到本天迅捷的玉湖之旅。
我对玉湖村的印象不赖。小村庄很干净,石头房子,石头路。棕榈树、柳树、刺刺树种在房前屋后。
房子是石木结构,外墙、地基都用石头。墙壁厚薄有些像福建的土楼,底下厚,越往上越薄,呈梯形,这样做是因为石头重,必须减轻地基的承重。另外,石头是村庄可以就地取材得到的环保材料,能重复使用,还有就是具保护房屋主体木构的功能:下雨不吸水,不会浸坏木头。村民和新华说,丽江的土克木(木头会在土墙里烂掉),这也是为什么玉湖民居不是土木结构的原因。
我注意到,很多房子的底部用黑石头,往上是像被水冲泡过的有孔洞的石头,疙里疙瘩的,乍一看和假山用石头颇相似,拎了一块,很重。老吴纠正我,说那是火山岩。啊,原来疙里疙瘩的是火山岩,黑不溜秋的是玄武岩。玄武岩比火山岩更重更硬。
我也算到过丽江城周边的好几个村庄了,玉湖最干净。很多村庄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垃圾处理能力,垃圾倒到河里或者堆放在一个固定地方招苍蝇。和新华说,玉湖的生活垃圾每隔两星期由丽江环卫收走,运到垃圾处理场填埋。填埋也不是个长久的办法,太占地方,但目前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拿去焚烧,会污染空气。
当然,没看见满地垃圾也可能是因为停留时间短,还没有看得很细。下次仔细研究。
至于厕所污水,小和说,村里大部分用的是旱厕,少部分水厕。旱厕可以积肥,用在田里。水厕嘛,直接冲河里了?他没细讲。我要再去了解一下。
作为一个用抽水马桶的城里人,我们其实还不如农村里用旱厕的人环保。用抽水马桶的最直接后果是既浪费水,又浪费肥料,还污染环境。把天然肥料冲掉,用化肥种菜,现在看应该不算是时代的进步。
真想知道还有没有更智慧的做法?有晓得的帮忙扫一下盲告诉我。
本次玉湖最大收获,知道了村长电话,找到了一个线索。
晚上,老吴请吃腊排骨。这是我在丽江吃的第一顿腊排骨。席间,还上了一碗附子,黑黑的,丑丑的,苦得要死。
附子,据说是一种类似草乌的毒药,经过高温高压蒸煮,毒性已经被分解。李叔酷爱附子,说这是治疗风湿的良药。
我吃了一粒,没啥不良反应,就是觉得苦,心里有点扑腾。
海涛吃了一粒还是两粒,手和脸立刻红扑扑滴,而且脸和手都有些麻。看来是被毒药打通了任督二脉。
老吴,中间做呕吐状,估计是毒素进脑。
李叔万分爱惜地将剩下的四粒附子装进塑料袋,带回家去献给老婆:)
啊,附子,我要记得你。有朝一日被坏ZF逼急了,我就吃一颗你,去死!
这个可爱的石头屋子是村民们办的旅游合作社。在玉湖,每家都出马出人服务游客。
老吴捡了个挎斗摩托,还请来一位法国技师来修,鼓捣了好久。然后老吴就宣布他又结婚了,一次娶俩:新妻是还处于半残疾状态的挎斗,小妾是借来的特能败家花钱的10000号越野。老吴在丽江过着一妻一妾的罪恶生活!!!
狰狞恐怖的服毒现场。